市民体验动感单车
杨浦滨江“木盒子”外景
沿着杨浦滨江漫步游览,人们总会被一排巨大的“木盒子”吸引住目光。在整个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蜕变成“生活秀带”的进程中,原本的“祥泰木行”变成了如今的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
自去年对公众开放以来,展示馆每天都会迎来十多个企事业单位团队参观学习,到了周末,自发前来的散客市民更是络绎不绝。据统计,每个月,展示馆都会接待上万人次参观者。上周,趁着“520”的良辰吉日,10对集体领证的新人还在这里许下“初心宣言”,将“红色基因”植入他们的爱情之中。“木盒子”俨然已成为杨浦滨江一处党史学习网红打卡地。
1 留住城市记忆
还未踏入展示馆大门,门前一面以钢构框架融合木材堆场立面的“老墙地标”映入眼帘,上面书写的“1902,祥泰木行”字样一下子道出了“木盒子”的前世今生。祥泰木行是外商在上海开办的第一家木行,也是中国的第一家外商木行,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停业。如今,在老木行原本的位置,杨浦区建起了这座以木材作为主要建筑元素的展示馆,留住了百年工业文明的印记。
沿着木楼梯走进地下一层的展厅,就像打开了埋藏多年的时光宝盒。旧改留下的红色木门、灰色砖墙、布满锈迹的铁网以及熟悉的弄堂门牌,被放置在“无限镜”组成的展示箱里,让人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互动屏幕上不断播放着定海街道、江浦街道、平凉街道及大桥街道老居民口述的旧改故事。工作人员介绍,常常有居民参观到此处,突然惊呼:“这不是原来我家隔壁的阿姨、爷叔吗?”一段段珍贵的留影,勾起居民亲切的回忆,也温暖了外来游客的心,让每个人都找到自己对城市的情感归宿。
转过头,在展厅的另一侧,人们看见的是“未来”。1:300的沙盘模型详细展现了北至平凉路、南至黄浦江沿岸、西至大连路秦皇岛路、东至周家嘴路隧道的杨浦滨江区域建设规划,其中一部分已成现实。
2 展望人民城市
一楼的主展厅采用虚实结合、无缝衔接的设计风格。展厅内,四排触控电子书架的下方摆满了实体书,介绍了“人民城市”理论渊源、发展脉络、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市民在现场取阅的同时,也可以扫描二维码将电子书带回家里阅读。再往里走,便能看到一整面电子屏幕展示的“人民城市理念上海实践”的精彩案例。据了解,屏幕展示的内容每两周就会更新一次,实时展示杨浦区建设人民城市的具体进程。“杨浦故事”展示墙上则记录着改革开放以来,在杨浦建设、治理与发展过程中所涌现出的23位先进人物,每个人物的背后就是一段奋斗与奉献的故事。
除了展示区域,馆内还留有大量开放的公共空间,为建设人民城市发挥着功能性的作用。在“人民·秀带”直播间,人民网与杨浦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每月推出一期直播节目带市民游客在云端回顾赴法勤工俭学的革命先辈的动人故事,漫游工业遗产博览园,观看“曙光——红色上海·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艺术作品展”……制作节目之余,这块场地也常常被用于举办党课等活动。馆内还设有“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市民只需扫描二维码、注册账号,就可以对城市建设提出自己的意见。
3 “初心”融入生活
因为紧挨着同为木质结构的“人人屋”党群服务站,杨浦滨江人民城市建设规划展示馆又被大家亲切称作“人人馆”,也包含了“这座展示馆属于每个人”的意思。
展示馆里最受孩子们欢迎的要属能“漫游杨浦滨江”的动感单车。骑上动感单车,面前的大屏幕就会根据骑行速度,展示杨浦滨江的风景。遇到重要的历史建筑,屏幕中还会跳出标识,帮助大家辨认。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看完5.5公里杨浦滨江的景色,既锻炼了身体,又有趣味、长知识。
展示厅入口,一阵咖啡香飘来。在这家“初心”咖啡厅里,茶叶和咖啡都是来自于杨浦区对口帮扶的贵州和云南地区。咖啡用统一的红色纸杯装好,纸杯上还绑着一枚红色心形的徽章,写着“初心”二字。不论是慕名前来的游客,还是周边散步的居民,许多人会走入其中,买上一杯咖啡,顺手将“初心”徽章别在胸口,充满仪式感。近日,咖啡厅里又有一批新的红色文创书签到货,包括“人民城市”字样的两款和杨树浦水厂、杨树浦发电厂、烟草公司和祥泰木行四种建筑款式,也颇受欢迎。一位居民感慨:“‘人人馆’开放之后,让我有一种真切的感受,感到红色文化就在身边,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本报记者 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