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2日 星期三
胡毓芳  蚕丝织就富民梦 昔日菱花娇  今朝稻花香 半年撒下18颗制度创新种子
第12版:长三角/示范区 2021-07-20
示范区年中“成绩单”亮眼,一体化红利显现

半年撒下18颗制度创新种子

今年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第二年,示范区执委会和两省一市有关部门近日共同发布2021年“半年卷”:今年上半年,示范区共推出了18项具有含金量、务实有效的制度创新成果,主要集中在规划管理、生态保护、项目管理、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和体制机制等重点领域,聚焦共性难点问题,提出了具有首创性、制度性的解决方案。

长三角科技创新券通用通兑试点、上海公积金异地还贷、示范区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细数18项制度创新成果,青浦、吴江、嘉善合作愈发紧密,责任共担,配合默契,本是“邻居”的三地,越来越像“一家人”。

合作“1+N”

去年,沪苏浙两省一市多部门共同编制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在示范区三地交界处,要共建一处水乡客厅。今年,示范区拿出了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及开发建设管理体制机制的制度创新探索。三地着眼于水乡客厅,实现“一张蓝图管全域”,形成了水乡客厅城市设计方案;着眼于“一个主体管开发”,构建“1+N”开发建设模式。

沪苏浙各拿出一定资金,长三角第一家由两省一市同比例出资、同股同权的市场主体——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新发展建设有限公司应运而生,“水乡客厅可以进行共投、共建、共享的制度探索,三地共同成立公司,就是运用市场化、专业化的平台来建设项目,这里面也包含了跨区域投入共担、利益共享的探索。”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执委会副主任张忠伟说。

在规划管理上,示范区先行启动区控制性详规编制审批机制也建立起来,针对跨省域控制性详规编制标准、审批流程不统一的问题,明确了统一的规划管控底线与标准。

看病更方便

在示范区上半年“成绩单”上,示范区医保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工作机制赫然在列。今年,示范区内实现了异地结算免备案、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此外,示范区还建立了统一的服务清单及办事指南,将原来分散各地的医保服务事项整合成统一的服务清单,消除了区域间的差异,实现了经办服务便利共享。

“我们一直在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有点互联网公司的感觉。”示范区执委会公共服务部副部长金银淑介绍,今年,示范区异地就医免备案范畴扩大至住院、互联网+异地就医结算等,实现“示范区异地就医结算全领域免备案”。示范区参保人员在区域内医疗机构合理就诊,直接结算无须办理备案,医保待遇与在本地就诊保持一致。目前,此政策已惠及示范区230余万参保人员,并覆盖示范区内所有85家医疗机构。

三地成一家

淀山湖,分属上海、江苏两地。在示范区内,这样的跨界水体包括“一河三湖”(太浦河、淀山湖、元荡、汾湖)。今年5月,沪苏浙两省一市生态环境(厅)局、生态环境部太湖东海局、水利部太湖流域局以及示范区执委会等6个部门,联合制定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一河三湖”环境要素功能目标、污染防治机制及评估考核制度总体方案》,强调坚持“三水统筹,协同一致;共保联治,共建共享;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原则。

“以纵跨沪苏两地的淀山湖为例,上海境内湖区具有饮用水水源功能,而江苏境内湖区定位为农业渔业用水功能;《总体方案》中,整合了两地的功能目标,统一了水质目标及富营养化控制目标,使淀山湖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两地共同保护、协同发展。”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朱石清说。

前景可期待

路更近了、水更清了、看病更方便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远不止于此。“区域发展上有一句经典的话,叫‘大就是美’。”在新闻发布会上,张忠伟表示,行政壁垒消除以后,要素会在更大的范围内流动起来,产生溢价,会重塑经济地理,大大缩短通勤时间,减少跨域交通费用等。

在更大的范围看,长三角三省一市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今年一季度提高到24.6%。“示范区‘只问攀登不问高’,终极目标是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区域居民。”张忠伟说,随着区域一体化加速融合,未来百姓还有更多可期待的便利。

今年下半年,示范区将继续加大制度创新攻关力度,预计到今年10月底,可形成示范区第二个完整建设年的35项左右的制度创新成果。

本报记者 杨欢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