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2日 星期六
山谷里的红树(油画) 原点 “汏碗小工”初长成 只和母亲合过一张影 直立之殇 不会消失的书店 她说要来看梅花
第13版:夜光杯 2023-03-01

直立之殇

孔曦

近年,有一张著名的照片曾在网上爆红,是美国摄影艺术家亨利·路特威勒拍摄的一双脚。左脚穿着漂亮的芭蕾舞鞋,脚弓绷直,脚尖直立,丝袜下露出半张创可贴;右脚赤裸,四个脚趾都粘着药棉,第二个脚趾还渗着血迹。美丽背后,是血淋淋的艰辛。

总以为类似的伤痛,在运动量巨大的舞者和运动员身上才会常见,想不到,我这个不怎么运动的人,也会“负伤”。腰椎的伤痛,八年前就给我颜色看了。彼时,痛像一只不死的虫子,在臀部、大腿、小腿甚至脚趾间流窜,有时还左右互换。药熏、扎针、艾灸、牵引、推拿……诸般磋磨,一一受遍,就差做手术了。到底是听了老人言,不久坐、不久立、不下蹲、不坐小板凳、不负重……保养加保暖,太平了好几年。

想不到的是,壬寅年腊月底的一天下午,正在客厅忙碌的我,行走时,左膝盖后面的软凹处突感无力。当时没在意,两天后,左腿开始肿胀,弯曲时很不自在。找出伤筋膏药贴上,略好些。上班爬楼梯,有如上刑罚。同事建议我马上看骨科,赶在医生下班前挂了号。一听我的描述,年轻的骨科王医生就说,是半月板出了问题。隔天做了核磁共振显示,半月板前后都有撕裂。

我从不跑步,也不做剧烈运动,怎会如此。答曰:“就是老了,缺少锻炼,软骨退化。”我尬笑一声,又问:“现在开始锻炼可以吗?”“来不及了!”“医生你告诉我,应该怎样锻炼膝盖,我去提醒女儿。”“游泳,骑车。”“接下来,我要注意些什么?”“少走路,多休息,少负重。”

出得医院,坐上出租车,把两边的后车窗各打开一条缝,感受着猎猎吹过的冷风,想起日本兽医学博士、灵长类研究专家远藤秀纪写的一本书:《失败的进化:人类为直立行走付出的代价》。书中说:从四足行走到直立行走,不只是改变姿势和习惯,身体要为之作出许多调整……直立行走的人类才能运动自如,腾出双手使用工具。

这些巧妙的改造自有代价。站起来之后,人类从腹部呼吸转变成胸部呼吸。肺部下面那一大半肺泡不再接受腹部的引导,开始闲置。为了直立行走,原本由四肢来支撑的身体重量,直立后由两条后肢支撑,膝盖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被磨损的现象司空见惯,还有痔疮、椎间盘突出、疝气……都是直立行走惹的祸。科学家认为,人类平均寿命应该是120—130岁。由于上述原因,寿命大大地缩短了。“心脏和循环系统性能未做显著迭代”“设计迭代的艰难在现代社会的负面影响下被迅速放大,许多疾病不断提醒我们:我们的身体可能是一次过于勉强的进化”。远藤秀纪发现了人类的悲哀。过了知天命之年,步入耳顺之期,我才渐渐体会到,当下这代年轻的老人,纵然容颜、体态、心态比几十年前的同龄人年轻很多,还是无法违抗大自然的铁律。

年轻的读者朋友,赶快开始骑车或游泳。待马斯克的人脑接口、人脑芯片进入实用阶段的彼时,浑身上下的零件全都濒临报废的老年人,只要把记忆和思维存入芯片和网络,就能以数据的形式永生。那时,数据人最怕的,大约是熊孩子的格式化操作,而不是骨关节磨损或突出,更不是心脏病糖尿病和三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