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明
儿时的记忆里,每逢农历五月初五前后,大街小巷空气中就处处飘溢着甜糯清香煮粽子的气味,随之房前屋后便不时响起粽叶哨子的响声。那是孩子们将大人废弃的残缺粽叶挑选出来,经过卷折、缠绕、调试、编扎等一系列程序,制作成大小不一、响声各异的粽叶哨子。小的一寸许,大的可盈尺。声响或低沉雄浑,或清脆高昂,像唢呐、像小号、像海螺、像笛箫,有的甚至像当年南非世界杯赛场上吹响的“呜呜祖拉”。
粽叶哨子制作看似简单,但要调出响亮心仪的声音并非易事。每逢此时,弄堂里的孩子们会各显身手,其中有几位制作高手们更是暗中较劲,相互比拼,惹得其他一些孩子们眼馋心痒羡慕不已。记得一次,为换取一只音质洪亮的粽叶哨子,那小子将我积攒多日的十几张香烟牌一网打尽。
邻居小元也是个制作粽叶哨子的好手。有一年,他做了一个一尺多长硕大的粽叶哨子,声音低沉浑厚,穿透力极强,一二百米距离都能听见,急得附近的王阿婆前来打招呼,其孙女在棉纺厂工作,此时正值上夜班。那时谁家有上夜班的都会在自家门前插上一面三角小红旗,有的还在旗上绣有“家有夜班”等字句。凡是见到附近谁家门楣上飘动着三角小红旗,小元那只硕大的粽叶哨子只得暂时不响。
如今穷街陋巷已成历史,超市卖场里的粽子品种繁多,琳琅满目。身居环境优美、舒适宽敞的楼房的我们也和昔日不可同日而语。只是端午节前后,那甜糯清香煮自制粽子的气味已鲜闻;孩子们手中那吹浓浓端午气氛、吹熟一锅锅粽子的粽叶哨子更成了绝响,只回荡在儿时的回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