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粽叶哨子 直升机上拍冰川 点赞“一根筋” “水獭猫” 吕文成与“广东音乐” 不过五十,足以治愈
第14版:夜光杯 2023-06-27

吕文成与“广东音乐”

李定国

近期,我在撰写一篇有关上海民族音乐发展史的长文,在走访上海档案馆,并采访多位健在的前辈音乐家时,无意间了解到“广东音乐”竟然是在上海勃兴发展的一些轶事。

当年的上海,广东人最多时达五六十万,主要居住在虹口一带。广东人有自己的整套生活习俗,其中很鲜明的就是喜欢自己家乡的音乐。虹口一带先后涌现出十多支由广东人组织的民间音乐团体,这些团体演奏的曲目基本都是家乡的一些民间流传的小曲。在这些音乐社团中,最早的是中华音乐社,但影响最广泛的当属精武体育会旗下的广东音乐班,由陈俊英、陈日英兄弟主持教授,弟子前后不下千人。陈俊英创作的极富广东风味的《凯旋》,曾风靡一时。

最早把西洋音乐用到广东民间音乐中的是马炳烈。他用小提琴为粤曲伴奏引人注目,可惜他英年早逝。接过衣钵的是广州的尹自重。那时,西洋的“色士风”已渐渐为粤剧所用。但广东的民间音乐能成为亿万国人达成共识的“广东音乐”,吕文成是最大的功臣。他儿时就随父母移居上海,1919年加入中华音乐社,以后又在精武体育会里负责音乐工作。吕文成早年学习二胡,以后又跟随中国第一代小提琴家司徒梦岩学习小提琴和西洋乐理。他大胆改革,改二胡放在怀中演奏的姿势和方法为在两膝间演奏。他觉得小提琴的钢丝琴弦比起原本二胡用的蚕丝缠弦来说,不仅更扎实耐用,而且演奏时音色明亮高亢、好听多了。吕文成还把原来二胡的定弦提高了四度,演奏广东风味的小调,味道更浓更醇厚了。吕文成改革的二胡,多年后被定名为高胡,成为胡琴家族中的新成员。

民间广东音乐社团虽然在上海滩已小有名气,有社团还进驻扬子饭店,成为舞厅驻场伴奏乐队,从而打破了当年由菲律宾乐手一统上海舞厅伴奏天下的局面,但这些民间音乐社团没有自创的曲目,演奏的都是传统的广东民间小调,如《醒狮》《渔歌唱晚》《小桃红》《汉宫秋月》等等。吕文成尝试着用广东的民间音乐元素,并借鉴融合西洋作曲技法来创作新的器乐作品,最初曲目有:《焦石鸣琴》《平湖秋月》《双凤朝阳》,后又谱写了《步步高》《松风水月》《蝶恋残红》《泣长城》《陌头柳色》《岐山凤》《百鸟归巢》等一百多首令人耳目一新的乐曲。

吕文成创作的新广东音乐,很快引起了中国乐坛的关注。百代唱片公司首先向他伸出橄榄枝,把他的许多作品灌制成黑胶唱片发行,电台也争相播放他的新作,一时名声大噪。吕文成的作品浓缩了广东音乐的精华,随着这些作品的不断传播、深入人心。打那后,这些富有广东风味的乐曲渐渐被人们统称为“广东音乐”。后来任光创作的《彩云追月》和黄贻钧的《花好月圆》也都有这种音乐风格的影子。

无疑,是上海多元的文化熏陶培育了吕文成,而吕文成又成就了灿烂多姿的“广东音乐”,它是中国音乐百花园中的奇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