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一 衣(甲文)
图二 卒(甲文)
图三 卒(甲文)
图四 卒(金文)
徐梦嘉 文/图
查任何汉语字词典,卒的解读主要有四方面:1.兵。2.旧指差役。3.终了。4.死亡。其中兵是差役一种,死亡也是终了。小文刍言卒之构形如何含纳兵士(差役)与死亡(终了)这两种不相干的字义。
甲文“卒”基础是“衣”(甲文,图一),字形为衣领、左右袖子和衣襟向左掩覆。本义即上衣(古代穿在下身的襦裙叫裳),后为衣服的总称。
在衣字的中间增加了一些交叉的笔画成卒(甲文,图二)。这些交叉的笔画是商周时代衣服上的一种特殊标记,穿这种制式衣服的往往是兵士差役一类人。有甲文“卒”(图三)为“衣、尹”的合体,左衣没有交叉标识,右尹为手持长枪形,此卒字更是持兵器的士卒生动写照。金文卒(图四)和小篆字形则简化为只在衣襟上加一斜画,作为指示符号。正体字卒则完全变形,如作浪漫想象,中间的“双人”倒有古代兵卒铠甲战衣的遗绪。一种观点“卒”的交叉的笔画代表缝衣线,缝好线的衣服就制作完成了,所以“卒”引申出终结(死)义。我认为卒的终结字义不在此体现,下面分析。
战争中将帅一般运筹帷幄,士兵持兵器冲在前与敌方搏杀,双方兵士容易先战死(当然双方将帅也有策马迎敌,身先士卒而战死沙场的),所以我认为用统一着装的卒表示死是有道理的。
从士卒之死后来到一般人乃至大夫(古 代官阶名称)之死也可以称“卒”。“生卒年月”就是出生和死亡的年月,因此卒有终了义,《荀子·仲尼》:“周公卒业。”这里卒业指事业学业等的完成。
我识定卒加偏旁的字基本上直接或间接地至少对应卒的一种意涵,胪列部分。
醉:喝醉酒躺平的人,如战死的兵卒。
碎:完整物品破坏成零块,兵卒随时会粉身碎骨。
萃:荟萃、丛萃,有聚集义,卒的队伍就是如此。
綷:綷縩意思是衣服摩擦声,人多行军使然也。
稡:会稡,禾谷长在一起,如兵卒聚集。
粹:单纯不杂,卒的队伍装束统一。
翠:翠鸟名,羽毛青绿色。兵卒的衣服主要是青绿色,与草丛树叶颜色接近,便于战时隐蔽。
谇:责备,卒常常被官责备。
焠、淬:焠,瞬间加热,淬,瞬间冷却。战场上兵卒死伤在瞬间。
猝:路边有狗突然窜出伤害人,同样战场上兵卒死伤也在突然间。
悴、顇、瘁:顇是悴异体,瘁悴意近、兵卒在征战中常面容憔悴,心力交瘁(憔悴)。
睟:眼睛清澈明亮。兵卒大概率不是读书人,视力好。
倅:卒加人,卒的后造异体字。
窣:兵卒从洞穴等藏身处突然出来。
崪:古同崒,即险峻。人登屹崪的山,往往要受伤甚至付出生命代价。
捽:交捽,即对抗冲突,兵卒争战时境况。
踤:“冲踤而断筋骨”(魏晋《三都赋》),此现象战场上兵卒搏杀屡见。
蜶:古籍上说的一种虫。虫多卒亦多矣。
小文刍言“卒”字,需补笔的是:有死(终了)义的卒,历史上竟然与高寿老人连在一起。楷书的诞生时就有九十组出的卒字俗体“卆”(草书演绎,又成日制汉字),后称九十岁大寿为卒寿。还需补笔的是:在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涉及“卒”似乎突兀,其实不然。卒,除兵士(差役)义外,作为广义的终了字义,自古以来用于农历年末表达的还有较常用词语“卒岁”和“卒岁之收”。小文在公历岁末(卒岁)解析“卒”字,相信读者们在过去一年中都有值得纪念的不同收获(卒岁之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