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南浔企业自主研发填补市场空白 “颜值”变“产值”,提升乡村“含金量” “晚课”点亮南浔市民夜生活 他们在超过八亿美元的“红海”里找“蓝海” “00后”小伙带领村民把虫子变“金子” 影视和文旅在南浔实现“双向奔赴”
第07版:浔沪之窗 2024-05-22

“00后”小伙带领村民把虫子变“金子”

在湖州南浔和孚镇四联村,有一家占地375多平方米的云朵家庭农场,恒温的大房子里“住”的是蟋蟀。这些密密麻麻的虫子是“00后”沈俞豪的致富法宝。该农场去年引进蟋蟀苗,养殖半年,产值便超800万元。

2003年出生的沈俞豪,大学一毕业便扎进了自家农场里。近年来,如何平衡湖羊养殖和生态保护成了养殖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大家纷纷想着如何转型升级。去年年初,沈俞豪的朋友路过此地,被原生态的乡村美景吸引,“这儿拍照片也挺出片的。”沈俞豪于是有了灵感——做一个农场式的商拍基地。

说干就干,沈俞豪利用原有的场地,在羊场的基础上进行“爆改”,路边停靠的复古车,墙边拐角的仙人掌,车架上的植物,都是“出片”的好搭档,同时推出轻食咖啡、活动策划、设计展陈、亲子游玩等多元服务,足以满足团建、商拍、露营等多方位要求。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爆改的商拍基地一炮而红,“这个‘五一’假期,我们每天都要做3000杯的咖啡。”沈俞豪说。

云朵家庭农场从传统养殖转变为观光休闲,但是还保留了一部分场地养殖湖羊,随着夏天的到来,可能会产生异味。一次偶然的机会,沈俞豪从一位养殖户前辈那得知,蟋蟀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家里之前养羊留下很多农舍,面积够用,而且只要购买一次蟋蟀苗,后期便可以一直循环养殖。”沈俞豪决定在率先试一试蟋蟀养殖。

据了解,在保持室温30摄氏度的情况下,蟋蟀可以全年养殖,一只蟋蟀从虫卵到成虫大约1个月的时间,不受季节影响,而且全年均能循环养殖。“目前批发价每斤1 5元,第一个月我们养殖面积达500平方米,全部卖出,除去成本赚了30万元。”在尝到甜头后,沈俞豪扩大养殖面积,年底一算,产值居然超过800万元。

沈俞豪不仅自己养殖,还发动周边村民一起养殖。“养蟋蟀比当年养蚕还容易,成本也低,平时喂点叶子就能长大,养大的蟋蟀农场会回收统一销售,去年我收益翻了一番。”村民朱利琴说。到去年年底,前前后后有30余户村民养蟋蟀,拿苗最少的也增收了5万元。

作为南浔当下的“时髦”养殖业,与其他养殖业相比,食用蟋蟀养殖空间小、养殖周期短,而且干净、整洁、安全,养殖的饲料主要是玉米粉和干净的叶子。随着周边村民试养成功的消息传出后,沈俞豪也将蟋蟀养殖方法分享给更多的村民,带动大家一起“抱团”闯市场,“我们正在改造羊舍,将原有场地隔成二层,同时引入宠物蟋蟀品种,希望邀请全国各地斗蟋蟀爱好者来我的家乡看一看,多元模式助力家乡农业可持续发展。”沈俞豪信心十足地说道。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