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健康秘“药”科普同行 患了“鼠标手”,试试保守治疗 夏日需警惕“看不见的眼伤害” 杨高公交开展心血管疾病预防与治疗宣传活动 预防甲状腺疾病  一起来涨“碘”知识 首条“静安-巴楚疑难眼病救治绿色通道”开启 人工耳蜗植入:恢复听力的高科技解决方案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4-05-22

人工耳蜗植入:恢复听力的高科技解决方案

彭浒

图IC

2024年5月19日是第34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科技助残,共享美好生活”。

听觉对人们来说非常重要,听力障碍的患者在生活中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不便。听力损失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先天性原因如遗传,以及后天性原因如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耳部感染、药物副作用、头部外伤或自然衰老等。轻度和中度的耳聋患者,可以通过佩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但是重度或者全聋患者,使用助听器的效果并不理想,这时就需要考虑植入人工耳蜗。

什么是人工耳蜗

人工耳蜗也叫做电子耳蜗,是一种精密电子设备,它可以帮助那些患有严重听力损失的患者恢复听力。它由外部组件(包括麦克风、语音处理器和传送线圈)和植入体内的内部组件(包括接收器和电极)组成。外部麦克风捕捉声音,语音处理器将声音转换为电信号,然后通过传送线圈发送到植入体,最终电极直接刺激听神经。

一般来说,患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植入人工耳蜗后,可以避免“因聋致哑”,大多数可以正常的入学并顺利融入社会工作。而患有听力障碍的成人和老年人植入人工耳蜗,不仅可以恢复言语交流能力,避免影响工作,还能减少老年痴呆的发生。

手术如何植入人工耳蜗

植入人工耳蜗之前,患者必须经过详细的医学评估,包括听力测试、影像学检查和健康状况评估。

手术通常需要全麻,由耳科医生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手术过程包括在耳后开一个小口,植入人工耳蜗和皮下接收器,创伤很小,即使是一岁以内的婴儿也可以接受该手术。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患者恢复情况,并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需要进行听力康复训练,以适应人工耳蜗带来的新听觉体验。包括语音识别训练、噪音环境下的听力练习和日常沟通技巧的培养。

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事实上,人工耳蜗植入术已有近40年的历史,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医学发明之一。目前全球约有近70万患者植入耳蜗,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97岁。

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耳蜗已经从最初的单通道发展到多通道,提供了更精细的声音处理能力。当代的人工耳蜗还具备无线连接功能,可以进行远程编程和维护,患者甚至还可以通过蓝牙接电话、听音乐。值得注意的是,人工耳蜗的使用寿命通常在10~15年左右,需要定期维护和更换。

上海长征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彭浒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