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
答读者问 食用剩米饭  警惕“炒饭综合征” “嵌体”与“补牙”并非一回事 本市将面向市民编写“体重管理”科普手册 莫将儿童抽动症当调皮捣蛋 关注帕金森病,提高村民“早诊早治”意识 听力损害可致抑郁  低质助听器成健康“绊脚石”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5-04-02

听力损害可致抑郁 低质助听器成健康“绊脚石”

梅一鸣

3月29日,在华东医院召开的上海健康生活促进会听觉防护与康复专业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助听器验配服务管理规范》国家标准于今年4月1日正式实施,此举使助听器验配更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保障。

2024年10月发布的《中国老年人群听力损失与助听器应用调研》显示,我国老年听力受损人群已达1.2亿。然而在过去5年间,仅有14%的老年听力受损者接受过检测,助听器佩戴率更是不足5%。令人担忧的是,不少老人购买低价、品质有问题的助听器,不仅无法实现助听效果,甚至“越戴越聋”。

低质助听器“越戴越聋”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韩朝表示:“佩戴助听设备是改善听力障碍的主要干预手段,但不建议直接去商店购买助听器。”

助听器的原理是根据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将相应频率的声音放大,充分利用人类的听觉器官和剩余的听觉功能,对于轻度、中度及重度听力损失有较好的预期。选择合适的助听器,需要经过测听、调试、试听、配机,再由验配师指导使用,使用过程中还要不定期复测听力,并维护和调试助听器。只有量身定制,才能为听力障碍者提供有效的听力助力。

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郗昕是本次标准的起草人之一,他介绍,长期使用未经验配的低价劣质助听器,会对耳部甚至全身健康带来损伤。劣质助听器产生的噪声会干扰听觉中枢,导致听力进一步退化,还会引发头晕、紧张等不良反应。因此,有需要者必须到医院专科或有正规验配师的店面购买。

听力受损带来认知障碍

事实上,老年性听力受损带来的问题不光是听不见这么简单。韩朝介绍:“最突出的危害就是认知障碍。不仅会导致交流困难,使得大脑对言语分辨的能力伴随年龄增长逐渐衰退;还会影响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增大发生意外事故和摔倒的风险。同时,听力下降后人的认知功能出现退化的风险会增加,长期的言语交流困难也会增加心理压力,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恶性循环。此外,听力损失还会影响平衡能力,出现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以后,一部分患者会伴随前庭功能的退化,从而导致部分老年人出现平衡问题,容易跌倒。”

日常生活中,如何护耳?韩朝表示:“首先要解决现有的疾病,如中耳炎、鼓膜穿孔等。避免熬夜同样很重要,要给耳朵充足的休息时间,此外,一定要远离噪音,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环境中。” 记者 梅一鸣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