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千库网
今年的3月24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主题是“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终结结核”。
咯血、发生低热、呼吸困难、胸痛……结核病又称“痨病”,这种被称为“白色瘟疫”的疾病曾在全球肆虐,夺走了无数人的生命,目前也并未完全消失。
“结核病”可侵害多器官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与艾滋病防治所结核病防治科陈静主任医师介绍:“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引起的人、畜、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人体许多器官和系统均可患结核病,如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骨结核、肠结核、皮肤结核等,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约占85%。”
比如人们熟悉的肺结核,它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通常来说,1个喷嚏可包含数万个飞沫,肺结核病人在咳嗽、打喷嚏、高声喧哗时,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喷出体外,健康的人吸入后可能会被感染。研究数据表明,1名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年内能使10至15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
一旦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就有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市民一旦出现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等症状,尤其是咳嗽、咳痰超过2周或伴有咯血者,应尽快就医。
严格用药可治愈
使用药物是治疗结核病最基本的方法。临床实践证明,目前使用的一线抗结核药物对治疗普通结核病非常有效。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李涛主任医师强调,结核病的治疗必须遵循“早期、规律、全程、联合、适量”原则,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具体来说,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一定要在结核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只有规律用药才能有效杀灭结核分枝杆菌,”李涛表示,“普通肺结核的规范治疗疗程一般为6个月,90%以上的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李涛提醒:“在服用抗结核药物1个月后,临床症状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有些患者因为害怕药物副作用而自行停药,这些做法非常不科学。”
事实上,停药可能会使疾病以更严重的形式复发,并增加耐药风险。
提高抵抗力可减少发病
陈静表示,“想要预防结核病,最重要的就是疫苗接种。我国的新生儿可以免费接种卡介苗,它虽不能完全避免被感染,但能有效预防儿童重症结核病的发生。”
此外,市民要提高抵抗力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不随地吐痰,咳嗽和打喷嚏时要注意遮挡,避免面对他人,最好用纸巾捂住口鼻,然后将纸巾扔进垃圾桶,若没带纸巾,可以对着胳膊肘打喷嚏。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