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答读者问 食用剩米饭  警惕“炒饭综合征” “嵌体”与“补牙”并非一回事 本市将面向市民编写“体重管理”科普手册 莫将儿童抽动症当调皮捣蛋 关注帕金森病,提高村民“早诊早治”意识 听力损害可致抑郁  低质助听器成健康“绊脚石”
第02版:人与健康 2025-04-02

莫将儿童抽动症当调皮捣蛋

图源:千库网

近日,女演员雅琦在社交媒体透露,她的儿子糖豆曾患抽动症,这一消息引发网友热议,也让儿童抽动症引起大众关注。

儿童抽动症是一种多发性不自主运动和(或)伴有异常发音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病程至少持续一年,大多在5~7岁发病。其症状多样,包括运动性抽搐如眨眼、耸肩、做鬼脸等,声带抽搐表现为咳嗽、咕哝等,这些症状可单独或混合出现,且运动抽搐的出现常先于声带抽搐。

由于抽动症症状易被误解,不少家长和老师常把孩子的抽动行为当作调皮捣蛋,或误诊为其他疾病,如喉肌抽搐的干咳被当成慢性咽炎,频繁眨眼被认作结膜炎等。而且症状较轻时,患儿可能自行抑制,更难被察觉。这不仅影响孩子学习,还可能导致其因被嘲笑而自卑、孤僻,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与心理健康。

对此,家长在家庭中要避免用敏感语言提醒孩子症状,勿过度关注,更不能训斥,应以和蔼耐心的态度多给予表扬鼓励。

同时,要将情况告知老师,让老师在学校引导同学理解帮助孩子。治疗期间,按时复诊、调整用药也至关重要。若家长怀疑孩子有抽动症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就医检查。据 新闻坊微信公众号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