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5日 星期六
嘉定区曹王幼儿园:大手牵小手  清明祭英烈 《家庭医生直播课堂》:传播健康安全知识  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中泰文化研学行  共筑友谊新桥梁 实验引领  谋篇蓄力 青春壮志承先烈  清明追思续火种 数字化赋能,推进学科教与学方式变革
第06版:申城教育/专题 2025-04-02

数字化赋能,推进学科教与学方式变革

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双新”推进研究活动在上海民办南模中学举行

3月27日下午,主题为“数字化赋能,推进学科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上海市初中艺术(音乐)“双新”推进研究活动在上海民办南模中学举行。活动由上海市教师教育学院(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主办,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联合协办,上海民办南模中学承办。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特级教师李逊芳,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院长浦正权,上海民办南模中学校长许晓芳、副校长陈凌云,上海市徐汇区教育学院中学艺术、高中音乐教研员袁成兰,上海市崇明区教育学院中学艺术、高中音乐教研员朱峰及各区中学艺术教研员、骨干教师代表,“‘双减’背景下缩小城乡学生艺术素养差距的行动研究”项目实验校艺术教师代表等150余人参加现场研究活动,近2400人同步观摩了教研网的直播。研究活动由上海市中学艺术、高中音乐教研员钱熹瑗主持。

许晓芳在致辞中表示:“音乐教育不仅是技巧传授,更是创新思维的培养。在数字化浪潮中,我们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通过科技手段构建新型教育生态。”她从“数字化赋能”与“音乐教育本质”的结合与思考方面对本次活动表达了热情的期许。

教学展示:科技与艺术的沉浸式碰撞

活动现场,上海民办南模中学教师王福停带来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程《星汉璀璨——浩瀚宇宙2》。该课程以“我的音乐星空图”编创与表演为任务主线,融合数字技术与跨学科思维,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科技与艺术结合所产生的震撼,激发了同学们对宇宙探索、讲好中国故事的热情。

教研论坛:区域经验分享与未来展望

在教研论坛环节,朱峰以“智启乐章——上海市崇明区音乐教学数字化赋能的探索与实践”为主题向与会者分享了他的经验;袁成兰带领徐汇区域教研团队,聚焦“任务导向的单元学习”,探讨了数字化赋能对推进艺术(音乐)学科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作用,以及在数字化赋能背景下,“双新”推进的教学方式中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变化。

专家点评:守正创新,构建育人新生态

李逊芳在点评中指出,数字化赋能需以“守正”为根基,既要传承音乐学科的审美与技能训练,又要借助技术拓展学生的创意空间。她建议加强大中小学协同,推动智能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深度融合。

王勇强调,音乐教育应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人文内核。他呼吁为年轻教师提供更多创新空间,鼓励学生在数字时代中保持对艺术的本真感知。

领导寄语:以美育人,点亮未来之光

浦正权表示,艺术教育是培养学生情感表达与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回归课堂本质,强化情感共鸣;二是拥抱技术变革,避免形式化应用;三是加强跨学科协作,构建美育新生态。他期待以本次活动为起点,推动上海艺术教育向更高质量发展。

最后,钱熹瑗在活动总结中指出,大家要利用好课程教材载体,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运用包含AI在内的数字技术,促进教与学的改变;以项目化实施的思路,从课前、课中、课后不同阶段及单元整体结构等方面建立目标关联,以评促学,推进“双新”实施,培育核心素养。

本次活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为全市初中艺术教育提供了可复制的创新范式。与会者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数字化赋能,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艺术教育新路径,建立跨区域教研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形成“虚实融合、多元共生”的艺术教育新格局。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