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沈阳师范大学组织的格林纳达儿童早教研修班学者到访上海市虹口区西街幼儿园。7月10日,亚太地区幼儿教育研究学会(PECERA)年会分会场在西街幼儿园举行,本次会议吸引了百余名中外学者与会。为此,上海市虹口区西街幼儿园以“以艺养根——支持幼儿个性发展的艺术教育探索与实践”为主题,举办了两场面向全球学前教育学者的开放活动,展现了上海学前教育扎根本土、面向世界的实践成果。
醇美体验 文化浸润 学者们参观了幼儿园“玩色天地”“瓦当拓印”“皮影戏”等传统艺术工坊,一起参与体验了漆扇、扎染、泼墨等中国传统技艺,感受了中华美育的独特魅力。活动中,幼儿园的孩子们向来宾自信地介绍了“书香墨韵”“非遗集市”“节气美食”等活动背后的故事,生动诠释了“以艺养根”理念。
以艺养根 育见未来 西街幼儿园园长徐斐在主题报告《以艺养根:支持幼儿个性成长的艺术教育探索与实践》中,系统分享了西街幼儿园30年来的艺术教育历程。她强调艺术教育是“桥梁”,并详细阐述了幼儿园如何打造三维育人场域,建立动态育人机制,真正落实“看见幼儿、关注个体、支持发展”,构建“横向贯通-纵向扎根-动态渗透”的实践路径。
童创戏剧 智慧交响 作为醇美教育核心内容,西街幼儿园的儿童剧已发展了16年。幼儿园老师杨艳以《土拨鼠的那声“啊……”》为例,展示了教师通过捕捉契机,引导幼儿从兴趣出发深度创作的过程。在“托幼一体化”背景下,陈玲琳老师以《萌娃“戏·趣”初体验》为题,详细阐述了如何将戏剧元素融入托班生活的探索过程。林安逸老师主持的微访谈《我们的童创心声》,揭秘中班儿童剧《盲人摸象》的诞生过程,展示了教师如何支持幼儿“我剧我做主”的过程。
童心舞台 艺润经典 孩子们向与会嘉宾演绎了许多经典节目。舞蹈《江南可采莲》以汉乐府为灵感,孩子们通过灵动的舞姿再现了江南采莲生趣;大班自编自导自演的儿童剧《哪吒之魔童闯关》重燃“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在表演剧《诗词中国》中,幼儿以朗诵与舞蹈融合的形式,将唐诗宋词的悠远意境展示于舞台。
西街幼儿园深耕艺术教育30年,成功构建了支持幼儿个性发展的艺术教育模式。未来,幼儿园将继续深植中华文明沃土,为全球化学前教育背景下的本土化实践提供“西街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