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8月10日 星期日
广告 让“小蘑菇”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像航(上海)科技有限公司亮相WAIC 2025无介质全息技术定义交互智能体新形态 别让血管“生锈”!泛血管疾病的防与治
第02版:人与健康/专题 2025-08-06

让“小蘑菇”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为灵芝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在大食物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中国食用菌产业正从“产量大国”向“质量强国”转型。尽管工厂化栽培推动我国食用菌产量跃居全球第一,但鲜食市场饱和、加工技术薄弱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发展,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科研团队聚焦市场需求,突破灵芝全产业链关键技术,为产业升级注入科技动力。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国家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张劲松指出,我国食用菌产业存在“重栽培、轻加工”的结构性矛盾。2023年的数据显示,鲜食食用菌人均日消费量需达82克才能消化现有产能,市场饱和压力显著。

针对灵芝“苦味重、难入口”的痛点,张劲松团队构建了灵芝功能成分数据库,解析三萜、β-葡聚糖等活性成分的结构与功效,开发了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技术,创新了“沸水提取+截留精制”工艺,实现了苦味与功能成分的定向分离。相关成果获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形成了从品种选育到提取工艺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产学研融合推动成果转化

2023年,灵芝被纳入“药食同源”目录后,张劲松团队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针对灵芝三萜味苦的特性,团队将其与咖啡融合,研制出0糖0脂的“灵芝黑咖啡”,通过天猫国际销售并入选进口咖啡TOP榜。此外,团队开发了清香原味与果味灵芝多糖口服液,口感更易接受,已在长三角地区推广。

这两项技术转让给安徽康希药业后,张劲松团队全程参与了生产线建设,并对接云南、福建原料基地,带动了当地灵芝栽培户年均增收20%以上,实现了科研、产业与农户的多赢。

自2000年起,张劲松团队以保健食品研发为突破口,构建了覆盖深加工全产业链的创新链,培育近20个加工专用品种,获70余项专利,储备30余款产品。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谭琦表示,该团队的“从品种到产品”全链条能力,为安惠、寿仙谷等企业提供创新动能,也助力新兴企业实现技术跨越。

打造创新人才梯队

张劲松团队构建“理论-技术-产品”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选派青年学者如刘艳芳赴海外深造,深入研究多糖构效关系。刘艳芳现已成为加工团队负责人,并担任国家食用菌产业技术体系产品加工岗位科学家。在团队培养的40余名硕博士中,有5人进入高校科研院所,17人加入企业研发岗位,3人投身遗传育种研究,形成了覆盖“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产业转化”的人才矩阵。

当前,张劲松团队正聚焦灵芝功能性产品及食用菌源高级化妆品的开发,持续拓展产业边界。张劲松表示:“上海市农科院曾以工厂化栽培助力推动产业扩张,如今正以全产业链加工技术赋能价值升级。”

中国食用菌产业的升级,本质是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转变。上海市农科院的实践表明,唯有以科技创新贯通栽培与加工链,以全产业链思维重构价值体系,才能让“小蘑菇”成为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在大健康时代绽放光彩。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