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纯蕾
李彦宏的名字,出现在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里,让本就备受瞩目的院士增选在公众面前更“亮”了。
为什么“吃瓜群众”如此不愿意在新院士候选名单里见到“全民熟人”?从五花八门的网友评论里,可以管窥一斑。
来自企业的院士?没毛病!万众创新,企业理应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来自企业的科创精英们在我国还是太少。在此次工程院公布的531人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来自企业的有114位,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4位。
坊间纷纷猜测,让李彦宏获得院士提名的“重大贡献”究竟是什么,是人工智能还是搜索引擎?昨天有消息说“正解”是搜索引擎后,大家又开始“扒”他的学术“老底”,何种专利,何时提交,何时批准,云云。不重要!毕竟,李彦宏被提名的是工程管理学部院士,专业是新兴交叉领域工程技术创新管理,而不是像他的同事王海峰一样,被提名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此处必须划重点——管理,工程技术创新管理,新兴交叉领域的工程技术创新管理。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评价、衡量、比较工程技术的管理水平?工程管理学部是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学部,成立于2000年,现有58位院士,其中跨学部院士25人。不知众院士投票时,是不是也会有不少人遇到同样的困惑:该如何判断一个候选人的工程技术管理成就能否选上院士。纵使我们常常诟病以SCI期刊论文发表数量等量化指标来简单评价科技工作者的做法,但是,毕竟,科技创新成就的大与小、多与少,我们大多是可以心中有谱的。然而,论及管理……管理与科技,是否应有不同的话语体系?
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逐轮公布,一定是好事。评选总难免争议,争议常常成为进步的动力。于甲方于乙方,都是如此。或许,这个中国工程技术界的顶级评选,可以给公众补一堂工程技术管理的科学课。
成功的企业家,德高望重的院士,两者之间当然没有绝对的鸿沟。只是,对大多数人而言,恐怕还得有所取有所舍。诚如孟子所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