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泠
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电影迷来说,就像过节一样,那么多的电影排山倒海到眼前,令人眼花缭乱,来不及看啊。
今年是6月8日上午开启线上售票,半小时就卖出20万张,可见上海人是多么爱看电影啊。
看电影从上世纪开始,就是一件时髦的事。在张爱玲时代,上海最有名的大光明电影院门口有三眼巨大的喷泉,台阶上铺着丝绸地毯,一个由欧美乐师组成的乐队在演奏,女孩们必会穿着最新款的华服来看电影。据说鸿翔的服装设计师为了能捕捉最新的流行样式,经常到电影院门口观察时髦女郎的穿戴。
上海的电影院是有历史承载的,比如曾享有“远东第一影院”盛名的大光明电影院,始建于1928年,当时由京剧大师梅兰芳开张剪彩,1933年又由著名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重建,到1989年大光明电影院被评为上海重点保护文物。而我对它的情怀是因为小时候外婆天天抱着我到人民公园玩,偶尔会去看场电影。
大光明电影院是亚洲第一座宽银幕电影院和亚洲第一座立体声电影院,1930年代就在硬件上领了风气之先。因为早年就放映国际影片,主要是美国八大公司出品的影片,在国内率先引进了“译意风”同声翻译耳机设备:每个座椅背后安装一个小方匣,里面有电线与发音机相连,观众多付一毛钱,就可以租借耳机连上小方匣,听到“译意风”小姐们纯正的同声翻译。
现在的上海成了国际大都市,很多居民都会英语,虽然影片打有字幕,年轻人更爱听原版影音,能够更好地融入影片的语境中,而国际化这一特色,被上海观众保留了下来。
这次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布了47家展映影院,当中就有几家上海人非常熟悉、具有历史文化的影院,大光明、国泰、美琪,当然,还有不少年轻人喜欢的商业区影院。其实,上海影院数量之多令人惊奇,据说平均每个商业区就有两家,看电影之方便就象选择餐馆。
我看电影多半也是临时决定,有了空,有了想看的片子,就打开手机按照时间段选择影院,因为有车,也不被距离束缚。挑一家时间段上喜欢的影院,买好套餐(爆米花+可乐),订好座位,然后就是舒舒服服地享受了……
很多影院都是标准配套,IMAX则屏幕更大、画面更佳、音响更震撼,看大片的感觉很好。有一次上班时间正巧无事就买票直接去看电影,结果那个小放映厅就我一个人,享受了一次个人专场,至今难忘。前段时间在徐家汇看《阿丽塔》首映,地铁7号线出来就是很大一个商业广场,各种店应有尽有。我找了一家日本店选了一套定食,吃完后上4层的影院看电影,卡梅隆制造的视觉效果让我记住了阿丽塔真人一般流动的眼睛,这种观影效果是家里无论如何也得不到的。
而看得最多的是几年前在上海影城,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那时票子比现在好买,记得当时一天都在影城里,看完一部买下一部,几个放映厅轮流跑着看,舒适的环境让我完全忘记了时间……这样的体验也是难得的人生享受。
面对现实,电影何为?请看明日本栏。
责编:杨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