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祺舜
这是一部黑白片,这是一部看似好莱坞电影的匈牙利影片。
这是一部看似传记,却有着强烈戏剧冲突的故事片。
这就是电影《柯蒂兹》,又名《卡萨布兰卡之父》。
正如片名,本片讲述了《卡萨布兰卡》(亦即《北非谍影》)的导演柯蒂兹在拍摄影片《卡萨布兰卡》期间所发生的故事。
柯蒂兹,一个出生在匈牙利的犹太人,在大时代下,来到美国,用自己的努力、狂躁与才华创造着他的“美国梦”。只不过在一个大时代中又遇到了另一个大时代,那就是“二战”。
柯蒂兹只身一人闯荡好莱坞,而发妻和女儿则远在东部,数十年来从未有音讯。女儿只能通过面试群演才能接近父亲。他痛恨纳粹,会不分青红皂白对德裔演员大发雷霆,甚至全然不顾剧组的进度只为发泄胸中的怒火。他参加过“一战”,但当下他或许只是一个“逃兵”。他无法面对自己的祖国,他没有任何力量去改变,甚至只是在剧本中增加几句台词。他身在美国,但他骨子里说的还是匈牙利语,他一生都在和“英语”做着抗争。
上述这些,都是影片中的呈现。这些段落可能源于当事人的回忆,也可能是小道消息、八卦花边,亦有可能是导演与编剧的二次创作,甚至是某种艺术上的“杜撰”。诚然,这些段落未必是历史真实的全貌,但这始终是那个时代某种真实的局部。
无论真实的历史是怎样,我们依然能通过那些段落与镜头感受到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实的导演,一个真实的父亲。他所面对的无助与挣扎,即便他外表看上去像一个“强悍的君主”,但他内心依旧是一个“柔暖的普通人”。
我喜欢这部电影所散发的“气质”,一群来自世界各地,抱着希望、梦想,抑或各自小算盘的芸芸众生在那里遇见、碰撞、争执、撕扯,但终究还是予人宽容、自由与希望。
当得知本片竟是一部匈牙利电影时,我既惊讶又不惊讶。无论主创团队究竟是哪个国家,对电影与自由的热爱,这才是那个时代的精神本质。
当电影最后一幕,柯蒂兹的《卡萨布兰卡》关键一场,他的女儿看着意味开拍的红灯亮起,她知道父亲最爱的还是他的电影,影片即将孕育,而女儿则已离去……
片尾字幕中柯蒂兹因为《卡萨布兰卡》走上了人生巅峰,也因为《卡萨布兰卡》更多的美国人同情战争中的欧洲,同情那些背井离乡的犹太人。
然而,柯蒂兹绝大多数的亲人最终都死在了集中营,而他的女儿最终也没能同父亲和解。
就这样,那些人走了,那个时代也落幕了。
一部电影,一个导演,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