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6日 星期三
“竹林”里忆往昔 成功并非比赛一条路 夏季音乐  10岁成标配  纽约爱乐  5年连登台
第12版:文体新闻 2019-07-03
年少成名赵成珍寄语学琴少年

成功并非比赛一条路

赵成珍初登MISA“首战告捷”本版图片记者郭新洋摄

在这个并不缺钢琴家的年代,摘下“2015年肖邦大赛金奖”的赵成珍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获得极高的赞誉和追捧。昨晚,很多乐迷是抱着“我要去现场验证一下”的心情前往,却无一例外被“圈粉”。

昨日,在练琴的间隙,记者找机会和赵成珍聊了聊。赵成珍承认在钢琴艺术路上,勤学苦练很重要,但他强调:“唯有激情是无法教授和学习的。”而对于“钢琴家”的称号,他并无任何执念,“我首先关心的是自

己能否成为一个开心的人,若职业生涯辉煌但本身过得不开心,也没意思。”

赵成珍的钢琴天赋和与生俱来的能够“穿越”时代演绎出作曲家在作曲那时那刻传递的情感的能力,让他在一众青年钢琴家中显得与众不同。自2015年第17届肖邦大赛以后,DG公司发行了赵成珍的比赛实况录音,2016年又录制了第一张正式专辑,收录赵成珍演奏的肖邦第一钢琴协奏曲和四首叙事曲。昨晚,是赵成珍首度和梵志登合作,他对这位指挥大师的形容是“新鲜又带感”。

当然,年少成名被问得最多的自然是——如何做到?人们急于寻获“成名捷径”,赵成珍却很冷静:“肖邦国际钢琴比赛确实给我带来机会,但像中国的钢琴家王羽佳、郎朗,他们却并非通过比赛成名,所以,比赛是否是一条成功之路,也取决于个人。”

18岁后的赵成珍没有进入音乐学院,而是一个综合类艺术大学,他以自身举例婉转提醒学琴的孩子不要盲目:“当时我们差不多年龄段中就有50个钢琴家,从每次的考试结果你就能判断自己能走多远,如果你排名总是靠后,其实你已经获得了答案。”

作为一个亚裔钢琴家,总不免会涉及“文化差异”的问题,赵成珍的答案很简单:“就像贝多芬不会只属于德国,伟大的古典乐作品不单属于某个国家,而且是全世界、全人类共同拥有。对我来说,差异取决于音乐家本身。”

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赵成珍是妥妥的“人生赢家”,但他带着年轻人特有的真诚说:“成功的意义我不是特别明白,因为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有非常好的职业发展但是他自己过得不开心的话,并没什么好。所以我首先希望自己是一个开心的人,然后再来谈其他。”赵成珍希望能通过和家人多在一起去享受这样的时光来变得更加幸福。 本报记者 朱渊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