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爱书人的黄金周 说不完的读书事
第20版:星期天夜光杯/纪实 2019-08-18

爱书人的黄金周 说不完的读书事

◆赵玥

上海书展如火如荼。书展是这座城市鲜亮的文化标记,而将这一周日历标红的,不只是图书行业从业者,还有无数的爱书人。买书、读书、听书、交流书,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爱书人的故事。上海书展就像一个一年一度的闹钟,提醒我们停下匆忙的脚步,翻开尘封的书籍,聆听爱书人的故事,传递阅读的馨香。

购书体验科技温度

大学书店、无人书店、高颜值书店……这些都是位于国权路的志达书店身上的标签。从线下转型线上,到如今为书店赋予种种高科技体验,创始人罗红让这家经营了15年的老店始终拥抱着未来。读者从掏出手机扫码,进行脸部识别“刷脸”进门,到取下一本书,穿过书店的回廊,免密支付出门,可以不需要1名店员,全过程也不超过3分钟。不过,为了方便第一次前来的新顾客和一些老年顾客,店里还是配备了2名店员协助。

书店的墙上,贴满了读者写下的“表白”明信片。一位六升七的小读者说:“第一次来到国权路,邂逅志达书店,一开始被毫不浮夸的外表所吸引,进店更是惊叹,别出心裁的小屋有着古色古香之韵。”还有来书店做志愿者的读者说:“我在这里发现了许多我喜欢的东野圭吾的书,门口的无人付款特别方便,以后想经常来这里逛逛。”一笔笔写下的文字,一幅幅勾勒的卡通漫画,表白墙上写满了对实体书店的喜爱与支持。

互联网技术提供了流畅的购书体验,互联网思维则更深层次地贯穿在志达书店的运营中。罗红介绍,从2006年转型做网络书店,志达在起跑速度上已经甩开了很多书店一大截。线下店只是总部业务的一部分,目前公司旗下有两家网店,悦悦图书和志达书店,都是各大平台的核心商家。618大促时,悦悦图书还拿下图书类销量第四名的实绩。

对有些小网店来说,没有订单会很愁人,但是订单量激增带来的物流问题同样也很愁人。公司的技术负责人张晓冬带头设计了一整套运营系统,从销售、采购、仓储管理等各方面确保一切井井有条,即使是双十一期间每天十几万件快递也能顺利发货。线下店的运营模式也是如此,去年年初重新装修升级后,志达书店已经办了200多场线下活动。罗红的手里有一份数据报告,各种表格让每场活动的受欢迎程度和受众情况一目了然。

如果说马云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那么罗红想要实现的是让天下没有难读的书。除了科技与服务的结合,书店的背后,还有一个两万多平方米的仓库和300多家出版社支撑的各种新书首发活动和分享会。也正因为这样,志达书店主打的并不是“无人书店”的标签,而是“未来书店”。这四个字清楚地印在招牌里,因为经营者脑中想的永远是未来书店什么样,又会如何服务读者。待到9月开学季,罗红对于志达书店新的迭代方案将会实施,这间小小的书店又会融入哪些新元素,让人不由得产生了期待。

朗读营造诗和远方

3年前的6月18日,一个声音开始静静生长,它就是“侧耳”,SMG新闻主播印海蓉带着一众爱好文艺的新闻媒体人成了这个团队的主要成员。

这个名称源自印海蓉的内心感受:网上发声的人很多,但是侧耳倾听的人很少。所以,她希望能通过“侧耳SH”微信公众号,以媒体人的文化知识和专业眼光,将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和诗歌变身成音频,传递进更多人的耳朵以及他们的心灵。

老实说,诗歌朗诵类的节目很多,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出“侧耳”的特色,是从成立之初就在考虑的事情。印海蓉说,团队并不想迎合市场,只是希望能找一些适合新闻主播朗读的作品。知名作家孙甘露也曾为“侧耳”把关,听到印海蓉的想法后,他说了四个字:“这事靠谱。”作家们来给文本把关,在市场上已经凤毛麟角,后来团队有了ICS上海外语频道主持人的加盟,“侧耳”里还会朗诵英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的诗……

新闻主播一直给人以客观理性

严肃的印象,但其实这群文艺青年从小到大都有诗在心中。印海蓉小时候就因为一首《献给周爷爷的花》拿遍全国的奖。主持人施琰也是如此,“听到这样有情怀的召唤,立刻马不停蹄地赶来了”。四川籍的主持人雷小雪还曾用四川话朗诵四川诗人马雁的《成都之夜》,对她来说,无论是成都还是上海,她的工作始终围绕夜间新闻,每天都能见到深夜的城市景象。徜徉在上海的夜,她也时常会想,当都市的繁华归于平静过后,那些怀揣梦想的人是睡了还是醒着。

3周年纪念活动时,“侧耳SH”公众号发起了“留言进地铁活动”,选取16条网友留言印制在“侧耳”地铁专列的拉环上,让大家的文字也可以走进城市公共空间,使一名普通听众对“侧耳”的感情能够被更多的人所感受。入选的留言里,网友“Lake”说:“最难得的是我们相遇,你愿诉说,我愿倾听。”网友“Hunt”说:“许多夜晚,侧耳都陪伴着我,静静赏读,夜仿佛变得更加温柔。”

三年多来,“侧耳SH”累计推送了四百多期优质原创音频内容,超百万人次点击欣赏。在忙碌的生活中,每天在公众号里聆听主播们朗诵的几分钟诗歌,成了网友在闲暇时寻求心灵小憩的选择。粉丝“柠檬”说,第一次知道侧耳,是一次世界读书日的活动里,她在思南公馆偶遇侧耳团队在小广场朗诵。主播们声情并茂地朗诵间,夹杂着初春时节的温柔。这之后,她又在思南读书会上多次听到侧耳团队的精彩朗诵。

文字与声音,就这样同步跃入读者的心灵。

阅读变成全民盛事

爱书人对阅读最早的启蒙往往是来自家庭的熏陶,阅读马拉松的创始人沈阅便是如此。在她还没出生之前,父母已经想好了,无论是男孩女孩,都要起名为“阅”,沈阅解释:“因为他们希望我成为一个爱读书的人。”从小跟着父亲一起看书,让她的阅读兴趣偏重于历史等社科类书籍。

但在这个资讯爆炸的年代,越来越多人喜欢用速食的方式获取知识,比如通过一些几分钟的讲解音频了解一本书的故事,几分钟的视频获取一部电影的故事和评价。阅读本身的乐趣被忽略,被剥离的知识点成了大家追捧的干货。因为从小就感受到深阅读的快乐,她也希望能把这份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于是,阅读马拉松的想法应运而生。

2016年,沈阅与两位交大安泰学院的MBA校友发起了“阅读马拉松”,让参与者能够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并完成一次对自我的挑战。这是一项考验读者专注与意志力的比赛,参赛者不光要在规定时间内读完一本书,还要完成答题。速度快,但不能囫囵吞枣,字字钻研,还不能

忽略速度与文章逻辑。最初的阅读马拉松试验赛只有三四十人参加,到半年后的秋季赛,参赛规模就迅速扩大到千人。2017年的4月,春季赛报名通道开启,最快的一支队伍36秒钟就提交报名成功,仅仅2分47秒,上图赛区的200个席位便已满额,6个赛区当天凌晨就全部报满,到次日8时,所有市区赛点都已满员。

今年5月,“2019长三角地区阅读马拉松大赛”在沪苏浙皖四省同时开赛。沪苏浙皖四地的115家公共图书馆内,超过1400支队伍,即超过7000名阅读者,同时翻开了一本尚未上市的新书——《寻找宜居星球》。比赛现场不再只有笔与本子的摩擦声,年轻的读者们开始使用电子设备制作思维导图,答题区,参赛队员答题时不允许翻看书籍,想要回忆阅读内容、理清阅读思路,思维导图就起了大作用。

如今,阅读马拉松越来越受到全民欢迎,抢到名额的参赛者绝对是以秒杀的速度下手的,有人抢不到离家近的图书馆赛区,退而求其次选择郊区的图书馆参赛,还有很多人等待候补。阅读马拉松的舞台上,几乎连接起了所有与阅读有关的人,阅读者、图书馆、出版社、媒体……大家一起参与阅读推广的行动,所以比赛只是阅读马拉松的外在形式,从来不是阅读马拉松的目的。沈阅说:“将阅读从个人行为带到公共空间,创造对阅读的共同记忆,让更多人体验阅读、看见阅读,才是所有人一致的目标。”

翻译传播诗意遐想

“金秋诗会”到今秋就28岁了。由上海翻译家协会主办的“金秋诗会”始创于1992年,中国现存延续最久的经典诗会之一,它一直是翻译家、作家、艺术家和资深文艺青年心目中的诗歌殿堂。从首届在作协大厅举办的“金秋外国诗歌朗诵晚会”开始,次年改名为“金秋诗会”并在文艺会堂举行后,它就年年举行并一直延续至今。

诗会的诞生,缘起于当时以翻译外国诗歌而闻名译坛的五位上海老翻译家:冯春、钱春绮、吴钧陶、张秋红、黄杲炘。资深翻译家冯春回忆,当年,这五位外国诗歌翻译者常在一起聊天,交流翻译外国诗歌的心得,谈论翻译外国诗歌的体会。谈到兴头上,从事法语文学翻译的张秋红提议:“我们应该搞一些诗歌活动,让全世界的优秀诗歌传播开来,开拓诗歌的疆界,给更多的诗人、爱好者建立一个发表、展示的平台,共同享受阿波罗的盛宴。”于是,就有了第一届“金秋外国诗歌朗诵晚会”。

冯春用一张旧稿纸写下了首届晚会的开场串词:“我们的晚会就要开始,这是一个不拘形式的文艺沙龙,主题是朗诵外国诗歌,谁要唱一首歌给大家助兴,谁要说段笑话,讲个故事,我们都一样欢迎,有人要发表关于缪斯的议论,尽可直抒胸臆,我们洗耳恭听……”这一办就是27年。2017年,第26届金秋诗会首创展览形式,以“开端”和“经典”两个主题篇章呈现,其中就包括冯春当年使用并朗读的这张旧稿纸。

翻译家郑体武是“金秋诗会”多年成长的亲历者与见证人。在他的记忆里,第一次诗会还只是“家庭沙龙”的形式,那时他还只是个初出茅庐的译者,对这样的活动非常向往。当时上海文联诗歌组的翻译家们,轮流到对方的家中做客、聚会,畅谈古今中外的诗歌艺术,交流翻译心得。时间长了,这个小范围的团体文艺活动才渐渐成为上海文联的保留节目,在翻译家协会里扎下根来。

近年来,“金秋诗会”主题越来越多样化,不仅融入了展览、舞台表演等形式,还邀请了更广范围的诗歌爱好者们前来参加。当初带着“精英范儿”的小规模集会,如今已成了普通诗歌爱好者们每年倍感期待的金秋盛会。莎士比亚、歌德、席勒、雪莱、波德莱尔、马雅可夫斯基、普希金、莱蒙托夫、兰波、叶芝、布莱克、菲尔多西、朗费罗、泰戈尔……文学的星河里闪烁着的一位位大师,一首首脍炙人口的经典诗篇,在翻译家们的妙笔下,荡漾起爱好者们内心或激昂、或温柔的波涛。

从夏天到秋天,从冬天到春天,一年四季,每时每刻,各式各样,阅读,始终是这个城市最美,最迷人,最长情的主题。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