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4日 星期三
《非诚勿扰》走红澳大利亚,背后字幕师是她
第23版:新民海外 2019-10-20

《非诚勿扰》走红澳大利亚,背后字幕师是她

2015年,韩静(左一)与孟非(中)及澳大利亚SBS电视台二套总管Caleb合影

韩静与西悉尼大学校长合影。他们手拿的是澳中建交45周年纪念册

韩静与中国作家莫言

文/申蓝

人物名片

韩静

西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院长

澳大利亚SBS电视台字幕部总管、总字幕师

本杰明是澳大利亚国家电台SBS电视台的一名安保人员,他告诉韩静:“我看了很多集《非诚勿扰》,太有意思了。我想学中文,然后去参加这个节目,可以吗?”韩静开心地笑了。

作为SBS电视台字幕部的总字幕师和总管,韩静把《非诚勿扰》(If You Are the One)这个中国的相亲节目配上英文字幕在澳大利亚播出,而且持续播出6年,成为澳大利亚播放史上连续播放最长的非英语电视节目,为澳大利亚人了解中国打开了一扇窗,也算得上是奇迹了。而她和《非诚勿扰》的故事还被澳大利亚政府收入澳中建交45周年纪念册的45个故事中。

1

爱上英语,最初缘于母亲的“逼迫”

很多人见到韩静,话题总是离不开《非诚勿扰》。从节目引进之初,韩静就相信,这个在中国十分火爆的节目,同样也会吸引澳大利亚观众的目光。“比如节目中一些嘉宾提到的‘能否接受异地恋’,‘能否接受与公婆合住’,‘约会时由谁付账’等问题,澳大利亚观众觉得很新奇。这就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是节目的兴趣点,很有意思。我想,从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切入,让澳大利亚人更多地了解中国当今社会,这是一种很好而有效的方式。”韩静说。

节目的走红,除了内容和制作本身,也得益于韩静的字幕翻译。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及语言优势,以及多年积累的澳大利亚工作和生活阅历,让英文字幕版的《非诚勿扰》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澳大利亚观众面前,获取了非常之多的当地“粉丝”。

不过,韩静从小的梦想却是成为一名纺织女工。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制度后,韩静被母亲“逼迫”参加高考学英文专业。母亲热爱英语,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没有机会继续学习。她把这个未曾实现的梦想传递到了子女身上。幸运的是,韩静很快喜欢上了英语专业。她16岁进入兰州大学,毕业后又考到北京外国语大学读硕士。

在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科大学生中,看外国小说和外国电影是一种时尚。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他们打开了看西方的一扇窗,外国小说和电影成为他们了解西方生活的一种途径。学习英国文学的韩静,和同学们读得最多的是19世纪的英国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的电影是《简·爱》和《音乐之声》。

1987年,韩静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研究生,师从胡文仲教授。1988年,韩静获胡文仲推荐前往悉尼大学攻读英国文学博士。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即使读了那么多外国小说,对真实的外国生活也完全没有概念,她甚至不知道要带什么去澳大利亚。有去过美国的朋友建议她带洗衣粉,可以省钱。她当真了,接受了这个建议,在行李箱里装了5包洗衣粉。这事后来成了那段经历回忆的一个笑点。

那个年代的中国大学开学季,机场或者火车站,通常都有贴着“欢迎新生”之类的标语,各个大学都设有接待站。韩静就以为在澳大利亚也是如此。那是一个周六的早上,悉尼机场里没有看到迎接新生的牌子和大巴。懵懵懂懂中,韩静找到城里一家青年旅社,开始了在悉尼的学习和生活。

2

兼职翻译字幕,却成了电视台字幕总管

拿到博士学位后,韩静第一份工作是在联邦退役军人事务部。面试官是一个文学爱好者,两人越聊越投机,韩静对澳大利亚文学的了解,让他吃惊。

6个月的实习期满后,她获得了新南威尔士州司法部暴力受害者赔偿委员会的工作职位。在申请这份工作时,人力资源经理看到韩静有文学博士学位,担心她做不了基层职员工作。韩静爽快地说:“我不介意从头开始。”经理很赞赏她,相信她很快就会升职。果然,两年之后,她便出任赔偿部经理。

其实,韩静在收到司法部工作录用的当天,还同时获得了SBS电视台字幕部的兼职工作,为中文影视节目做英文字幕。那些日子里,白天,她处理关于暴力犯罪的赔偿申请案子;晚上,沉浸在电影艺术中。这样的生活让她觉得十分有趣。她先后翻译了300多部中文电影,包括《我不是潘金莲》《让子弹飞》《卧虎藏龙》《疯狂的石头》等。2006年,她获得SBS字幕部总字幕师的职位,便辞去了司法部的工作,与此同时又得到西悉尼大学讲师的职位,教授口笔译和翻译研究。“那时候,SBS播放的主要是欧洲影视节目。法语字幕师有7个,西班牙语字幕师有6个,意大利语字幕师有6个,就连阿拉伯语字幕师也有3个,但中文节目寥寥无几。”韩静说。

2012年,在韩静的推荐下,SBS电视台购买了《舌尖上的中国》的版权。这个节目成为第一个在SBS电视台上播出的中国制作的电视节目,但收视率不高。韩静一直在寻找机会。2013年,SBS将江苏卫视相亲节目《非诚勿扰》引进到澳大利亚,由韩静担任主字幕师。第一次购买了13集的版权。韩静直觉会成功,因为节目里有很多中国的文化元素,而且娱乐性很强。正如韩静猜想的那样,《非诚勿扰》的收视率超过预期一倍。SBS电视台第二次购买《非诚勿扰》的版权,并增加到30集,后来又增加到每季上百集。

由于《非诚勿扰》本身语言就很有特色,其中主持人孟非的调侃和幽默是这档节目的亮点,对翻译极具挑战。有一集节目中,明星嘉宾刘烨试着仿古乐器埙时发出奇怪的声音,孟非调侃说:“你吃了黄豆了?”意思是他吹出的声音像放屁。如果直接翻成“Did you fart?”,那既不是孟非所说的,又毫无幽默,还会误导观众。最后韩静决定翻成“An upset stomach?”,即“你肚子不舒服吗?”,准确而巧妙地传达了这个幽默的表达。

6年来,韩静作为《非诚勿扰》的主字幕师,共翻译了400多集。澳大利亚观众通过这个节目,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当今中国社会普通个体的真实生活。

3

团队同事因翻译字幕迷上中国历史

韩静说,随着节目的更新,她也看到了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进步。比如冷冻卵子、同性恋等话题,都可以公开讨论了。这在20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对普通人了解得越多,偏见就会越来越少。她为自己能为此做一些贡献而感到高兴,并乐此不疲。

2016年,韩静翻译了中国作家叶辛的知青题材小说《孽债》,并在澳大利亚出版。这是她十分喜爱的一部小说,她将英译本书名定为《Educated Youth》(知青),希望以此来记录那段特殊历史时期一群特殊人物的命运故事。她说,澳大利亚人虽然对中国的文学作品知道得不多,但他们很有兴趣去了解。事实上,自2009年起,每年都有一两本中国小说在澳大利亚翻译出版,而中澳文学论坛也在两年一次地如期举行。

现在,韩静在SBS电视台的团队正在翻译并制作英文版的中央电视台100集的《中国通史》,参与这项工作的同事超过了30人。她高兴地说:“他们在制作过程中,对中国历史有了很多了解,许多同事打算做完这套片子后,要去自己‘制作过’的中国历史古迹实地走走、看看。”

这些年,韩静还在西悉尼大学教授翻译课程,受到学生追捧。她说,通过翻译,能够让人看到、体会到因置身于中国文化当中体会不到的元素、视角和视野,可以实现无障碍文化交流。

韩静最新的角色,是西悉尼大学澳中艺术与文化研究院院长。面对大家的祝贺,她说,机会可遇不可求,自己的奋斗标准就是能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事,这样才会有动力。“还有,永远别把自己当根葱,这样才会有自信。我喜欢挑战,挑战带来机会,带来解决挑战的快乐。”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