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人文新淮剧的又一面向 怎样理解“看不懂”的书法 男演员将在越剧舞台上大放异彩 高帧频,李安的技术主义之殇 传承的精神和力量 公园里的艺术中心能做些什么?
第18/19版:星期天夜光杯/文艺评论 2019-10-20

公园里的艺术中心能做些什么?

◆徐佳和

近来参观了一个深藏于公园水岸边的美术馆,出人意料的是,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木掩映,这家美术馆人来人往,丝毫不显高冷。细看之下,展厅中有不少背着画夹的孩子,以及相伴而来的家长。询问之下才知道,这家美术馆除了平日里接连不断的展览之外,更多的功能定位在于周围居民区的美术教育。

有时候,美术馆里的美术课程会近水楼台先得月,与展厅里展出的美术作品结合;更多的时候,美术课程完全与正在进行的展览脱离,向更辽阔的美的地带延展开来,学术讲座、团体参观、聚会讨论等等,形式多种多样,而音乐会、电影放映更多的形式正在酝酿中。美术馆里的美术课,渐渐成为附近居民进行美育的一项重要选择,参与的学员从最初的十几个,增加到现在的200多人,主持上课的老师多是毕业于各大美术院校的专业人员。

作为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美术馆博物馆的公共教育理应成为影响很多人精神世界的重要课程,美术馆的休闲场所也成为了社区居民的共享资源。蔡元培曾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912年,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他第一次把“美育”确立为国家教育方针。蔡元培还指出,教育并不专在学校,普及社会美育要从专设的机构起,包括美术馆、美术展览会、历史博物馆等。

但是,美术馆博物馆里的公共教育功能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伴随着博物馆逐渐面向公众产生的。1683年,英国牛津大学的阿什莫林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后,博物馆才逐渐从王公贵族收藏的场所走入公众领域,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波士顿美术馆的主张直截了当:“通过博物馆的讲解、专业图书馆的资料以及具有实践能力的团体等各项设置为绘画、油画、素描、设计的发展以及艺术在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有效的指导。”当我们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里看到那些主动为参观者做着讲解的志愿者,在泰特不列颠美术馆里看到一群群围绕着讲解员席地而坐的小朋友,在洛杉矶布洛德美术馆里听到一段段观众根据观展感受在琴上敲击出的旋律……会发现把原本以“物”为主导的美术馆博物馆,逐渐变成以“人”为主导的场所,是世界各地美术馆博物馆的发展趋势,打开馆里的高墙壁垒,普及各种对美的感知和经验,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2007年,国际博协将对公众的教育放在了博物馆功能之首,将博物馆视为一个以人为本的教育休闲场所。2015年,我国颁布了《博物馆条例》,将博物馆的三大目的由过去的研究、教育、欣赏,调整为教育、研究和欣赏,也明确把教育放在了首位。

一个美术馆博物馆里的所展,与人发生关系,得到当下人们的了解,才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这样的了解正是教育带来的启发。

最新的数据显示,上海以常住人口2300万计,每19万人拥有1座博物馆。全市博物馆年均参观人数达2000万人次,年均展览数超过600个。美术馆渗透到了城市的社区细胞,进一步发挥美术教育功能,使美术馆成为一个美的能量场,每一个进入其中的人都会受其感染,辐射带动周边的人群。

在这家深藏在公园里的美术馆,笔者随性地问起身边一位正在展厅里的不起眼的老先生,为什么来这里,家住不远处的他想了想,回答我,这里的阳光很好,令人感觉温暖舒适。好的美术馆,好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不正是“温暖舒适”吗?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