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25日 星期四
晚  风(外一章) 三言两语记 智慧快餐 免费公园切莫免责 在旧书店买书 北方的热情 银行家与新闻纸 一腔热血谱经典
第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10-20

北方的热情

李大伟

北方人真会说话,进屋见了面,开口就问“咱爹咱妈”。一个咱字,把你“圈”进来,成了一家人,要账的开不了口。三杯之后,开始诉苦。要账的拉不下脸,账,只能挂起,出了门,很命地抽自己的脸:“我来这干嘛来着?我靠!”一个“咱”字,化敌为友。

南方语系可没“圈”人的“咱”。

在北方,见人称兄道弟:哥,那是摸不准年龄大小,属于夹生饭;李哥,有姓有辈分,属于“熟”小菜(熟面孔之谓也);三舅,姨家的哥哥,属于鼻涕虫粘后背,甩也甩不掉,一贴灵!他叔,顺着孩子叫,可能未出五服的堂兄弟;即便医院里同过房的,也是“糖”兄弟——同病相怜的糖尿病患者。

北方人见面称呼,戴帽穿靴的敬称,必须滴!称姓道名的裸称,那是赤膊下楼取报纸,不礼貌,北方人喊不出口。

上海人喜欢“尊姓大名”,看不出尊卑亲疏,就像澡堂里的拖鞋:没大没小;澡堂里的毛巾:没上没下。见面叫“阿狗阿猫”的,弄堂里的发小;大呼小叫绰号的,可以脱下西装衬衫背心碰杯的赤膊兄弟。见人喊哥、称姐的,上海人开不出口。你真的敢开口喊哥哥,乍一听鸡皮疙瘩;再一想毛骨悚然:以为侬要开口借钞票了!上海人信奉“三不借”:“牙刷不借、老婆不借、钞票不借”。为了“钞票不借”,绕这么大的圈子,有空额!上海人可以送钞票,不能借钞票。借钞票断六亲:到时候,钞票没了,朋友也没了,这种“戆大背末梢——吃力不讨好”的事体,上海人不为。

北方人直爽热情,路上见面熟

的都得招呼,否则背后就被人闲话:“眼里没人”。尤其小县城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人情网等同天罗地网,即便见了三分熟的牛肉“面”也得招呼,一时喊不上名儿的,依然高呼:“这不是谁吗?”扬手招呼你,就等着你自报家门,好比小学老师点名,碰着不识的生僻字,放在最后:“还有没点到名字的同学吗?”生僻字的举手,自报家门:姓甚名谁。

这就是江湖,需要呼应,好比相声里的捧哏,狼狈间的照应。

三十年前,泰安是我下海练摊的第一滩,有一位早已落魄的老朋友,其实是我弟弟的狐朋狗友,曾是个公子哥儿,老子犯事,儿子落魄。他到上海看眼病,还住在我家。他知道上海人不势利。去年我与弟弟去北方,顺路下车,看看他。我们先到饭庄,点了菜、买了单,让热情的他无从下手。

酒酣间谈起我驾驶执照吊销的奇闻:六年一次的A照体检,体检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升格为B照,可以开大车,自然要年年体检。可六年里我没有体检,驾驶执照被吊销。他热情地说:“咱山东给你办了。”完全是省长的口气。我最怕书面考试,背不出,他当着我的面给朋友挂电话,挂了手机后,说“一周后来泰安驾校大路考”,还验明正身说:“他就是干这个滴,都是兄弟。”显露满腔的自豪感。

半个月过去了,弟弟要打电话催,我说不必:当时他热心,拍胸脯,那是表态。江湖上混,态度比结果重要。他是想办成,而且努力去办。都什么年代了?怎么可能呢?但他的心是好的,热情过头,比不热情好。北方有句宽恕口头禅:“有这份心就好”,可见“说得到、做不到”是常态。你这一催,点破了,朋友的面子就挂不住了,好比上海人借钱没还,以后怎么见面?这也是江湖。本来顺道看看他,就没有这一出。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