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杨洁 通讯员魏叶)昨天上午,上海市第474例、松江区第3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包综方进行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受助者是一名患有白血病的成年男子。有意思的是,他入住的病房,正是松江区第30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陆强刚刚住过的。在同一间病房的同一张床位上,他们完成了一前一后的“交接班”,进行了又一场“生命接力”。
“这就像我送给刚出生女儿的一份礼物。”今年32岁的包综方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时,他的女儿刚出生不久,“孩子是6月出生的,7月接到电话,我就想着,怎么这么有意义。”包综方在松江食品药品检验所工作,对如何捐献造血干细胞十分了解。他接到电话后,便向家人做了详细的介绍,他的家人也十分爽快地表示支持。
这间病房的前一位“住客”陆强,也是来自松江的志愿者,一天前刚刚在这里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就是前后脚,我出院后他住进去。”陆强告诉记者,先前注射动员剂期间,他俩住的也是同一家酒店,如今又住在同一间病房的同一张床位,“前后脚”之间,感觉就像是把“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包综方一样,两人都表示十分有缘。
包综方的善举也深深感染了他身边的人。3天前,国内首部反映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群像的公益话剧《髓愿》“登陆”松江,同事们为了支持他纷纷前往观看,不少人还在现场报名加入中华骨髓库。
松江区红十字会相关人员介绍,这是松江区首次两位捐献者“无缝衔接”传递生命接力棒,将这份无私的爱绵延。目前,松江区已有1万多名志愿者加入中华骨髓库,区红会也鼓励更多市民像他们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奉献爱心,为更多病患带去希望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