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机密》剧照祖忠人摄
上海沪剧院“红色宝库”又添新成员。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委约剧目,沪剧《一号机密》昨晚在上海大剧院正式亮相。这部作品从小处入手,以情感打动人心,在艺术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呈现出的新面貌与新状态,给了观众很大的惊喜。
写意呈现
《一号机密》讲述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在“白色恐怖”笼罩下,无数地下党人为保护记录着革命事业的起点和源头的“一号机密”,前赴后继,用生命接力守护的故事。这是一段艰苦卓绝、惊险万分的文库保护史,更是一个关于信仰、责任、信念的故事。为了打造好这样一个题材,沪剧院邀请了著名编剧李莉执笔,王青执导,她们对戏曲舞台上的红色题材作品打造有着丰富的经验。
故事背景有些遥远,因而运用新的表现手法就显得尤为重要。王青将中国戏曲的写意精神融入戏中:“像背景中的老上海建筑都进行了艺术处理,让它成为舞台上的写意空间,给演员大量的表演空间,让演员成为舞台的主角。”
在音乐上,作品融入了老上海音乐元素和传统沪剧曲调,在烘托时代背景时,旋律上突出紧张感和压抑感,但在表达人物内心时,又不失沪剧音乐的抒情和细腻。一个情字贯穿了《一号机密》始终,唱腔更以塑造人物内心情感为前提,在保留沪剧传统的唱腔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细腻刻画
主演朱俭表示,这是一部很安静的戏,要想让观众的心揪着,需要很强的舞台节奏来把控。所以情绪、动作、语言,甚至连咳嗽声他都精心设计。主演王丽君演绎的角色是一对双胞胎姐妹,姐姐沉稳内敛、刚毅果敢,而妹妹正值青春、冒失莽撞。因为剧情的关系,姐姐很早就牺牲了,妹妹随着戏的发展,人物性格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改变,从最开始的鲁莽变为了小心谨慎,言谈举止也越来越成熟稳重。
沪剧在红色题材作品的创作中有着丰富的经验,曾打造过《星星之火》《芦荡火种》《红灯记》等一大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这些红色题材作品历经半个多世纪,代代传承,逐渐积累成为沪剧特有的“红色宝库”。如今《一号机密》也正式成为“红色宝库”的新成员。
茅善玉坦言,之所以选择《一号机密》这样一个题材,是因为这部作品不仅传承了上海的红色血脉,也符合上海这座城市的气质。《一号机密》在正式上演之前,已经试演过两次,并召开了专家座谈会,对剧情、唱腔、音乐、舞美做了一些调整。明年元宵期间,《一号机密》还会继续上演,并召开新一轮专家研讨会,让这部作品可以常演常新。
本报记者 赵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