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璎
营商环境,直接体现经济的软实力。今天,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由前年的78名、去年的46名,今年跃升到31名。中国在营商环境方面的世界排名每年都显著地朝前跨越,如果世行设一个“进步最快奖”的话,中国一定是那个自信走上领奖台的好学生。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营商环境的改善和优化,多次提出要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中国经济在增速“稳”的基础上,不断向质量“优”迈进,展现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市场魅力。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中国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从今年中国吸引外资的数据看,前三季度,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0871家,实际使用外资6832.1亿元,同比增长6.5%。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连续3年下滑,跌至1.3万亿美元,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在全球贸易投资增速放缓的背景下,中国利用外资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世行今天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从另一个角度验证了中国的进步。
哪里的市场充满希望,企业就会去哪里。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都在放缓,国内经济的下行压力较大。中央及时出台一系列逆周期调节的政策,较好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从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来看,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中国经济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里仍名列前茅。只有苦练内功,办好自己的事,才能在风浪中保持定力。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被认为是投资的风向标。报告把上海和北京作为中国的样本城市,上海权重为55%,北京为45%。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上海重任在肩。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因商而兴,对营商环境的重视融入了城市的基因里。上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形成了本市营商环境改革2.0版方案。201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就召开全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会议,加大力度推进全市各领域的营商环境改革。
自我加压,追求卓越。根据去年世界银行提交的对我国优化营商环境政策建议,上海研究提出了88项进一步对标改革的举措和建议,又从督查中发现的问题推出20项新的深化改革举措。改革举措全部完成后,获得电力、开办企业等以地方事权为主的5个指标,企业办事时间缩短40%左右,手续环节减少近50%。
“一网通办”是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块金字招牌。它的目标是把面向社会的所有线上线下服务事项,逐步做到一网受理、只跑一次、一次办成,让企业和群众到政府办事就像“网购”一样便捷。从“找部门”转变为“找政府”,90%的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只跑一次、一次办成”。
营商环境的提升给企业带来获得感。上海聚焦减时间、减环节、减费用,推出的一系列大力度的营商环境改革专项行动,大幅提高了市场主体的营商便利度。第三方测评显示,上海企业对上海营商环境的满意度在85%以上。
但是上海并不满足,对标高水准继续给自己“找茬”,列出下一步的改进点:与国际前沿水平仍有差距、企业感受度的提升仍有较大空间、营商环境适应市场创新的能力还不够强、法治保障力度还不够。为了更好发挥各方面专业人员的作用,精准施策,上海成立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咨询会,24名专家担任首批咨询委员。上海营商环境改革3.0版工作已经启动。
“成绩单”只代表过去,优化营商环境,上海仍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