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02日 星期三
智慧快餐 桂的心事 一沙一世界 艺德可风 红玉兰,永不凋谢
第17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2019-11-03

艺德可风

陈晚龄

金秋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应唐逸览老师之邀,我参加了2019“相约西湖”唐云艺术馆建馆二十周年暨艺德可风——唐云艺术精品展活动。

唐云艺术馆坐落在西湖东岸的南面。东临万松岭,南接长桥公园。沿着南山路柳浪闻莺、古清波门朝南走不多远,忽觉绿荫清森中映出2座江南古典式2层楼房,门前右侧石碑上铭刻着“唐云艺术馆”五个大字书法,由原上海市市长、海峡两岸协会会长汪道涵先生亲笔题写。艺术馆占地3500平方米,纪念馆大楼前有一方广场,派开幕式用,进门右手矗起一楼,便是艺术馆创作室与接待室了。最妙的是后花园的那块绿地,放眼湖山,大有唐诗所谓“心随湖水共悠悠”的况味。

在新中国七十周年华诞之际,亦是唐云艺术馆建馆20周年,杭州名人纪念馆甄选馆藏佳作,并从全国各地藏家手中征集到多件此前未曾展出过的佳作,为大家献上一场高雅的艺术盛宴。在艺术馆楼下楼上的展厅里,总共展出唐先生书画精品53件,唐先生珍藏的金农、八大书画、八把曼生壶真迹等重量级藏品。从唐云的山水去看那个时代的新中国气象,也是一种独特的回顾方式。世人多知唐云先生是二十世纪海上最为优秀的花鸟画家代表人物之一,海派书画领军人物。但是此次展览的作品中,山水成了绝对的亮点。一套赠给原上海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局长白书章的册页,以革命圣地为题材,笔墨华滋,烟云满纸,意境超然,虽写现实景物却与传统笔墨意蕴做到了很好的融合。还有一幅令人惊艳的青绿山水,是唐云先生原本打算送给好友画家林风眠的,画毛主席韶山故居,色墨变幻,十分细腻清润,层次丰富,令人叹为观止,连当代海派艺术大师陈佩秋先生都称赞这件作品是“画之不朽佳作”。这件作品因种种缘故未能赠出,如今却有幸可以借到展出,对热爱书画的朋友实在是一种难得的福缘。

唐云先生至今为人称道,不仅仅在艺术上的成就,更在于高尚的人格。有着十分严苛交友标准的傅雷都称赞他“高雅可嘉”,唐云先生品行之高可见一斑。他不仅对友人关照有加,于社会民众也有着一份担当与责任。上世纪30年代,初到上海便与友人共同举办“杯水画展”,将画款所得收入赈济灾民;80年代,更为筹建浙江省残联而作画百幅义卖,并一力承担了创作所需的全部费用。浙江省人民政府特赠唐云先生“艺徳可风”匾额,这份情怀,至今仍令人称颂不已。唐云先生百年之后,家属遵其遗愿,精选平生收藏与创作作品捐给故乡杭州。向艺术馆捐赠唐云先生大作38件,唐先生收藏古今字画106件,另有曼生壶8件,其他文物43件,总共达195件。所捐藏品中,尤以8件曼生壶和八大山人、石涛、新罗山人、金冬心、王翚、恽寿平、伊秉绶、吴昌硕、齐白石等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品,其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唐云艺术馆建馆二十年以来,接待不少国际友人,以及数以万计的港、澳、台同胞和全国各地的艺术爱好者。并举办了“中国荷花国画名家邀请展”。2002年金秋,由唐云艺术馆发起,百位国内知名画家相聚西子湖畔,绘西湖之美,话杭州风雅,开启了迄今18年的“相约西湖”之旅。对于沪浙两地,乃至全国的文化事业,做了不少好事实事。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