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驻临港记者 杨欢)昨天,临港新片区管委会举行机构设置调整后的首个干部大会。会上宣布了新片区管委会设置15个内设机构:办公室(审计室)、党群工作部(人力资源处)、发展改革处、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金融贸易处、商业和文体旅游处、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财政处、规划和自然资源处、建设和交通管理处、生态和市容管理处、应急管理处、综合治理处和社会发展处,核定行政编制188名。
据介绍,从方案酝酿到批复,仅历时两个月。新片区管委会的机构设置有别于常规,凸显出改革创新的价值导向。比如,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等。
记者获悉,制度创新和风险防范处的职责为对照《总体方案》“6+2”内容,负责自贸制度创新、专项政策研究和政策法规制定工作;运用大数据统筹开放环境下全面风险管理,做好重点领域、特殊领域风险的精准检测、评估和预警等工作;负责审改工作。
而高新产业和科技创新处则是负责以先进制造业和高新产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总体规划、政策制定、招商引资等工作,建立以关键核心技术为突破口的前沿产业集群负责拟定科技、信息化发展规划,推动科技创新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做好科技创新主体的培育和服务工作。
特殊综合保税区处(航运处)则负责洋山特殊综合保税区的管理,推动货物贸易、高能级全球航运枢纽建设和航运产业、国际航运服务、国际航空业务发展,做好口岸监管单位的对接、协调与服务等工作,做好边界安全工作。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朱芝松表示,这是一次职责定位上的“再明确”,通过本次机构调整,将新片区管委会建成一个充分授权、权责清晰、高效运作的区域性综合管理机构。一方面明确了市属市管的工作定位,赋予新片区市、区两级经济管理权限和改革自主权;另一方面明确了管委会领导和管理南汇新城镇的管理模式。这两个明确理顺了新片区管委会与新城镇以及与相关区、镇的关系,为进一步明晰职责权限的范围边界提供了文件依据。
此外,本次调整还是一次机构设置上的“再优化”。朱芝松表示,新片区的人员编制从原有83个增加到188个,为新片区干部队伍进一步扩容、进一步提质增效预留了充足的空间。同时,市委还明确支持鼓励新片区管委会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探索创新。朱芝松透露,接下来临港新片区还将推出50个挂职岗位,并增加聘用制公务员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