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蒋荣
说来也可笑,小区业委会卞主任前几天居然为“寻找”一包湿垃圾做起“侦探”来了。
原来,小区实行垃圾分类后,对一些耄耋老人和行动不便者带来了困难。为此小区业委会和党支部提出了“自己出门带一点、钟点工离开带一点、志愿者关心带一点”的“三个一点”办法顺利地得到了解决。
其中,3号楼13楼的徐老师夫妻就是这样解决了家里的生活垃圾问题,他家每天产生的干垃圾等由钟点工阿姨保洁后带走,晚饭后的餐余等湿垃圾就由也是志愿者的卞主任每天倒自家垃圾时到徐老师的家门口取走。经过半年多的磨合,他们每天都衔接顺畅,从没有出过什么差错。特别是徐老师只要湿垃圾放在自家门口了,他必定开着大门,让也是老人的卞主任好看得清,走路安全。卞主任每次取走湿垃圾了,就敲三下大门,双方互致谢意后,徐老师才会关门落锁。
不料,最近两周,卞主任按照已经约定俗成的老时间老地方去徐老师门口取湿垃圾时,总是发现垃圾“失踪”。徐老师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为了弄清是谁做的好事,卞主任好几次提前几分钟到徐老师楼层,但仍然没有“侦查”到。就在上星期二晚上,卞主任还是“扑了个空”,于是他找到一直值守在垃圾箱房前负责垃圾分类的保洁工小潘,请他提供“线索”。小潘开始也说不知道,后来经卞主任再三启发,这才提供给了卞主任一个信息,说是最近住在卞主任家隔壁的独居老人何老伯,本来他是每天晚上来投放只有少量的干湿垃圾各一袋,但最近来的时候却总是带了三袋垃圾来倾倒!
于是,卞主任找到何老伯,何老伯承认是他所为。他告诉卞主任:“卞主任,侬日里单位忙,回来为小区大家忙,我年岁大了帮不上侬大忙,只能帮侬带包垃圾下去。侬就可以多一些辰光做其他事体了。”
从一滴水可以见大海。从一袋湿垃圾的侦破,可以看到我们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现在这样的成果,正是因为有像何老伯、卞主任、徐老师、小潘这样无数位上海市民每天在各个角落以各种方式齐心协力、互帮互助、默默付出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