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秋生
文人喜爱典雅一词,王充《论衡·自纪》:“深覆典雅,指意难睹,唯赋颂耳!”刘勰《文心雕龙·体性》:“典雅者,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典雅”章:“玉壶买春,赏雨茅屋。坐中佳士,左右修竹。白云初晴,幽鸟相逐。眠琴绿阴,上有飞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可读。”其中的“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是典雅章的文眼,也是唐人所推崇和追求的境界和品格。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乐文化。通过“礼”,我们养成了对这个世界的和谐性、秩序性的习惯;通过“乐”,我们体会着美妙的中和之音。王阳明传授弟子“良知学”时,运用礼乐“九声四气歌法”,目的是“调燮之妙用,政教之根本,心学之枢要,声歌之极致”。其四十八字诀:一、金声玉振,整容定气;声音清朗,节调均审。二、氤氲开合,四气回旋;浸肌浃髓,收春一身。三、气韵内转,归根关元;妙哉亥子,学音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