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和中共杨浦区委共同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回响》经典诵读会
打通区区对接国帆路,破解出行难题
“睦邻小厨”打造杨浦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用好红色资源,先进典型引领
与群众距离更近,服务群众更直接,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满意度。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启动以来,杨浦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认真贯彻中央、市委的部署要求,在市委第三巡回指导组的有力指导下,全区主题教育进展有序、扎实有效。一批群众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得到了解决。在为民办实事的同时,杨浦区在学深悟透上同样形成各种长效机制,党员干部精神面貌焕然一新。11月4日,中央第六巡回督导组李金章副组长一行莅临督导,给予了全区主题教育“高效启动、有效推进、成效显著”的评价。
杨浦区把主题教育同推进科创双创、优化营商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等重点工作有机融合。在“一线工作法”有序运行、局处级党员干部定点联系全区306个居委会的基础上,杨浦区建立了区委常委主题教育基层联系点制度,每位区委常委对口指导一个委办局或街道。截至11月20日,全区共开展集中学习研讨4235次、交流发言11762人次;全区共列出调研课题数588个。全区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区域内秦皇岛码头、国歌展示馆、《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等红色资源,提升学习教育成效。
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倡导好经验、好做法,宣传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先进人物。10月12日,杨浦区会同市教卫党委召开于漪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认真学习全国基础教育领域唯一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的于漪同志的政治品格、爱国情怀、崇高师德、奋斗精神,并作出《关于向人民教育家于漪同志学习的决定》。教育引导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践行初心。
第二批主题教育在群众“家门口”开展,群众看得最清楚、感受最真切。杨浦区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社区,倾听民生重点难点问题,切实把学习教育转化为解决问题、谋求发展的具体行动,一批实打实的民生实事正落地见效。
从3公里到400米,合力解决出行难
杨浦区湾谷科技园员工和周边居民群众的交通出行,一直被铁路南何支线和何杨支线阻隔,400米外的轨交车站却需绕行3公里才能到达。这一堵点,也是群众心中的痛点。然而,要打通这位于杨浦和宝山两区交界处的400米通道,谈何容易?这段通道有着三个不同权属,西段铁道内部尚未授权开放,中段属于已出让开发土地,东段国帆路尚未竣工,而区区对接国帆路的开通更涉及排水管网对接、电杆移位、湾谷三期规划土地等系统性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二批主题教育启动后,杨浦区建管工作党委与宝山区交通委经过沟通协商,下决心共同捧起这个“烫手山芋”,努力为企业员工和周边百姓打通乘坐轨道交通的人行通道。这一倡议得到市、区十几家单位和企业集团的积极响应。
在市委主题教育办、市委第三巡回指导组、市委第六巡回指导组的支持下,杨浦和宝山两区通过加强市区协同、区区联动,合力破解出行难题。杨浦区委和宝山区委领导多次共同研究,要求加强协作、跨前担当,妥善解决排水、土地、通道安全管理等问题。几个月来,杨浦区和宝山区先后连续九次开会协调,通过“无路找路”“改道借路”“共享拓路”,成功打通国帆路跨铁路人行通道,实现了市民出行从3公里到400米的跨越。
12月2日通路当天,1600多位市民走上“通途”,而随着“好消息”扩散,越来越多群众相继前来,通道日均人流量超过2600人次。上海张行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沈军感慨地说:主题教育让我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企业员工上下班方便多了,这打通的是“断头路”,架起的是“连心桥”。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合作的成功,推动了杨浦和宝山区委总结“区区对接”经验做法,建立起更多合作新机制,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方法。
“睦邻小厨”为老人打造“舌尖上的幸福”
一顶可爱的厨师帽,一副卡通的刀叉、一颗小小的爱心……在杨浦区,老人只要看到这个标志,就知道是“睦邻小厨”,可以享受助餐服务了。杨浦区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39.2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36.53%,老年人口总数及高龄老人数均列全市中心城区首位。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杨浦区民政局聚焦杨浦老人反映最强烈、呼声最高的助餐服务,实施“睦邻小厨”方案,努力打造杨浦老人“舌尖上的幸福”。
老人对助餐最迫切,但满意度普遍不高。“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区民政局开展了深入调研,除了召开社区座谈会、走访助餐网点外,机关干部还在饭点时与老人一起吃饭,终于找到了答案:选择单一、口味单调是老人不满意的根本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送餐力量不足、送餐时间长,往往第一个老人上午9点就拿到午餐,最后一个老人要12点多才吃上饭。同时,供餐企业也反映,投入成本高、量少利薄,积极性不高。结合群众的“不满意”,区民政局梳理出供餐企业亟待完善的送餐队伍、饭盒材质、餐食价位、营养搭配、补贴标准等五个方面20余个问题。
在掌握了供需两方的真实原因后,杨浦区民政局精心谋划,打造全覆盖、全口味、全天候的“睦邻小厨”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并邀请“上海工匠”设计了具有辨识度的标志。在社区长者食堂,努力做到菜品多样化,营养均衡化,老人可以用“打菜神器”实现自助取餐、自动称量、自动计费;开发老年人助餐支付结算系统,老年人使用敬老卡或社保卡即可在银联覆盖的助餐点实现“一卡通吃”。
今年,区里建成社区长者食堂5家,新建老年助餐服务点16个,并开出区内首家“中央厨房”,统一配送至各助餐点及行动不便的老人家庭,做到助餐统一配置、送餐统一着装、服务质量统一评估。中央厨房每周菜谱给区民政局报备,实行政府限价,提供12元基本套餐。目前,杨浦区共有助餐服务设施60个,老年助餐日均供餐量5000客,较去年同期增幅超过70%。在顺平路助餐点,还出现了400位老人排队用餐的火爆场面。
“市民群众的口碑,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和激励。”杨浦区党员干部表示,只有把群众的现实问题一件一件解决好,真正做好党心连民心的工作,才无愧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