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千年国宝青春永葆 评书评话 说古论今 从“故宫”迈向《了不起的长城》
第9版:文体汇 2019-12-28
传统曲艺如何在当下保持旺盛生命力

评书评话 说古论今

前不久,78岁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田连元第一次带着徒弟上网络直播,15万的观看量让他备感兴奋:“从面对面,到广播、电视、网络,评书也在一直与时俱进!”这次,他来到上海,说了一段评书《石秀卖肉》——呼应当年上海评话名家吴君玉说过的评话《石秀卖肉》。凛冬的嘉定,因为一场全国评书、评话、故事展演汇聚了包括全国十余位评书评话名家新秀。一连3场演出结束后,昨天,来自天南海北的表演者们说古论今,共话评书、评话艺术在当下的创新发展。

近年,全国曲艺舞台不断涌现弘扬正能量的新作品,比如苏州评弹团的短篇评话《天堑长虹》讲述了港珠澳大桥总工程师林鸣的故事,钢琴伴奏的扬州评话《回家的路》根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真实事迹改编,以及上海评弹团的中篇评弹《一代外交家顾维钧》等。中国曲协评书艺委会主任杨鲁平认为:“出人首先要出书,评书评话一定要抓创作,要有一批作品攥在自己手里。”

苏州评弹团副团长王池良表示,谁和观众走得近谁就成功,但这个“近”,不是一味地迎合观众,而是要有立意和深度在其中。曲艺理论家佀童强提议,可以尝试用评书讲非遗故事,把一些非口述性的非遗变成舞台艺术,让听众多维度了解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说书艺术从古至今,堪称中华文化的活化石,说书人常被称为“说书先生”。田连元认为,不要小看这4个字,一张嘴就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每一个说书人得当一辈子学生,不断读书丰富自己,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

田连元、连丽如都推出过动漫评书,上海评弹团的书票第一次开通大麦网在线选座,吸引青年观众走进书场。扬州推出了“芍药奖”曲艺大赛推新人新作,给了青年演员十足动力。 本报记者 赵玥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