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4日 星期六
广告 为索回送前女友的礼物,他“被盗”了 面包车被1吨牛羊肉压瘪轮胎 醉驾追尾判后竟逃匿 加刑! 美籍股东拿回第三人代持股权 板凳轮胎警示桩帐篷齐上阵
第11版:社会新闻 2020-01-09
浦东法院判决首例涉《外商投资法》案

美籍股东拿回第三人代持股权

本报讯(记者 宋宁华 通讯员 陈卫锋)美籍“隐名股东”起诉公司,要求确认其对被告享有的股权份额,并将第三人代持的股权过户到自己名下,这样的诉请合理吗?近日,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上海浦东法院”)对原告Carson(美国籍)诉被告某进出口有限公司、第三人张某、程某股东资格确认纠纷作出一审判决,认定被告的经营范围不属于外商投资负面清单范围,原告有权享有外商投资国民待遇,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记者了解到,本案是上海浦东法院宣判的首例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案件,该法已于今年1月1日正式生效。

根据《外商投资法》及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在外商投资领域全面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所谓准入前国民待遇,是指在投资准入阶段给予外国投资者及其投资不低于本国投资者及其投资的待遇。

上海浦东法院自贸区法庭副庭长、本案审判长黄鑫认为,本案主要有3个争议焦点:原告是否是被告的隐名股东;原告如果是隐名股东,其与两位第三人共同成立公司的合同效力如何认定;将第三人代持的股份变更到原告名下,是否存在法律或政策上的障碍。

法院经审理认为,综合全案证据,原告确实是被告股份的隐名所有人,其中26%股份由第三人张某代持。原《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虽然规定外方可以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资企业,其中中方合资人没有包括中国的自然人,但该法已废止。新生效的《外商投资法》在这方面并没有限制,《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中方合资人包括中国的自然人在内。因此,该合同合法有效。

前款规定的投资合同签订于外商投资法施行前,但人民法院在外商投资法施行时尚未作出生效裁判的,适用前款规定认定合同的效力。因此,将原告变更为被告股东,并不需要履行特别的审批手续。综上,法院判决支持原告的所有诉讼请求。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