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权健案”宣判,治保健品乱象不能停 春运40天将发送旅客30亿人次 “流动大夫”为高铁线路巡诊把脉 上海多远也会来老家再远也要回
第6版:要闻 2020-01-09
春运明日开启,川渝等西南方向大客流提前启动,旅客归心似箭——

上海多远也会来老家再远也要回

近日,铁路上海站内带着大包小包的归乡旅客不少本报记者陈梦泽摄

春运第一线

2020年春运明日开启,跟往年一样,川渝等西南方向大客流已提前启动。春运来了,春节就不远了。对不少在外打拼的人来说,一年一度的春运,就是春节的“序曲”。带着温情上路,奔向梦的原点,那份心情,那种期盼,如同离站火车拉响的汽笛一样亢奋。

想保护好两盒巧克力

1月7日上午的铁路上海站,第六候车室内人声鼎沸。9时30分不到,检票指令一发出,开往重庆北的D956次候车区内,有旅客就喊了起来:“回家了!”旅客们带着大包小包,但在缓慢前移中,一个个眉飞色舞,似乎全然忘了行李的重量。

旁边的候车区域,K1156次车虽然要在近2小时后的11时16分才发车,但候车席已座无虚席,通道上摆放着的行李一个接一个。不过,归乡心切的旅客并不在乎这种拥挤。四川籍旅客杜尧想得更多的,是如何保护好随身携带的两盒巧克力,好回家让两个小外孙开心开心。

杜尧今年50岁。在孩子十多岁时,他就独自来到上海工作。十多年过去,孩子的孩子也已出生,他升级成了外公,但因工作关系,每年仍然只能在春节回一次老家。就在这次回老家前,他特意给女儿打了一个视频电话,“刺探”了两个小外孙的想法。得知他们口味“刁”,只想吃某名牌的巧克力后,杜尧特意前往大超市,买了两大盒。为了保护好两盒巧克力不被碰坏,他还将它们分别放在两只行李袋里。“到时候,两个小外孙一跑上来,我就一人一盒,口味都是他们喜欢的,相信他们会开心的。”说话间,杜尧已经开始预想一家人团聚时开心的场景了。

买上票就心满意足了

“家再远也要回,大家都一样,每年都这样。”另一位四川籍旅客胡应双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回老家了,他记得更多的是在上海的四川老乡多,每年春运回家总一票难求,坐车人多、行李多,所以决定到四川后再买返乡“见面礼”。

斜靠在座椅上,一会儿看看手机,一会儿看看行李,一会儿看看过往的旅客,胡应双习惯了这样的候车方式,也享受着这样的方式。在他看来,只要能买上一张春节回家的火车票——哪怕像这次一样,仍然只是一张座票,仍然要坐一天多才能到达老家,仍然一路只吃进站前买好的方便面,他也心满意足了。

胡应双记得,15年前来上海时,他还只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那时,还没有轨交16号线,他背着蛇皮袋从铁路上海站出来后,先坐轨交到龙阳路站,再转了几趟公交车才到南汇一家服装厂。一天工作下来,只有30元钱。面对回家一次单程就要好几百元的火车票,他心里不知打过多少次“鼓”。有一年,在火车站“大卖场”没有“抢”到返乡火车票,看着600多元的长途大巴票价,他强忍思乡之情,没有回家过年。

10年前,胡应双从服装厂离职后,到工地上跟人学做木工、学装模,工作地点从南汇换到了青浦“四叶草”附近,月收入达到六七千元。空闲时,他不但在年中暑假回了一趟老家,还把妻子和孩子接到上海来住了一段时间。

他说,上海是他的福地,让他看到了自己身上更大的价值和潜力。所以,无论上海离老家多远,他每年都会来;与此同时,他又更加想念远在老家的妻儿,想着他们在“后方”的默默支持,无论家有多远,都要回家过年,在大年三十那天,与妻儿一起吃一顿从中午到晚上的年夜饭……

本报记者 罗水元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