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国民议会5日举行特别会议,通过有关结束美国等外国军队在伊拉克驻扎的决议。同一天,伊朗政府宣布完全中止履行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后,伊拉克社会陷入动荡,当地反美情绪一直存在。苏莱曼尼和伊拉克什叶派民兵武装高官穆汉迪斯遭美军火箭弹袭击身亡后,伊拉克国内反美情绪高涨。与伊朗关系密切的伊拉克什叶派政治势力长期在议会谋求废除允许美国驻军的双边协议,苏莱曼尼之死正好提供契机。
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政治研究室主任唐志超认为,伊拉克议会通过要求美军撤离的决议,实际上明确宣示站在伊朗一边反对美国,意味着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对伊拉克政策的彻底失败。美军在伊拉克将处于尴尬境地,伊拉克境内各反美势力也获得了驱逐和打击美军的合法性。
伊朗政府声明称,伊朗的核计划将不再受到任何实际限制。分析人士认为,伊朗此举是针对美国打死苏莱曼尼的反制,是以伊核协议为筹码对美施压。但值得注意的是,伊朗并未给伊核协议“判死刑”,而是留了一定余地。在宣布中止履行伊核协议的同时,伊朗也表示将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并称如果制裁解除并且伊朗经济利益得到保障,伊朗将准备重新履行伊核协议承诺。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者理查德·奈菲尤说,伊朗愿意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表明伊朗仍然希望向国际社会展现善意。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东问题专家李国富认为,伊朗此举一方面是向美国发出警告,一方面是在拉拢欧洲继续维护伊核协议。
分析人士指出,美国与伊朗的对抗正日益尖锐,逐渐从“代理人”模式转为直接冲突。两国矛盾不仅将影响伊拉克的安全稳定,还可能外溢到中东地区其他国家。对于当前美国和伊朗矛盾升级,欧洲国家纷纷开展斡旋活动。英法两国领导人与特朗普通了电话,德国提议提前召开欧盟外长会以迅速拿出应对办法,欧盟也向伊朗外长扎里夫发出访问邀请。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认为,欧洲能做的十分有限,只能是缓和紧张局势。由于欧盟不敢批评美国的外交政策,因此即使成功邀请扎里夫访问,也很难取得实际成果。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