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8日 星期一
“权健案”宣判,治保健品乱象不能停 春运40天将发送旅客30亿人次 “流动大夫”为高铁线路巡诊把脉 上海多远也会来老家再远也要回
第6版:要闻 2020-01-09

“流动大夫”为高铁线路巡诊把脉

中铁上海局集团公司科研所朱挺屡屡科研攻关

43岁的朱挺,面庞清癯,说话间脸上总挂着微笑。2020年春运即将开始,这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科研所机辆技术研究室主任也没闲着。毕业于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系的他,工作20年,亲历了中国铁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历了春运变化,也见证了高铁给生活带来的改变,而他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当好铁路“安全阀”。

十年磨一“剑”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铁路正在实施大面积提速调图,电气化改造密集展开,对接触线磨损状态进行有效监测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作量越来越大。而科学高效的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在国际上也是个难题,个别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对资料严密封锁、产品禁止出口。

当时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朱挺决心和团队一起,向这个世界性难题发起挑战。经过反复论证,利用影像处理技术对接触线局部磨损进行重点观测,被确定为主攻方向。团队在实验室里搭建仿真平台,模拟各种工况条件,试验成像效果,一次次失败,一次次从头再来。两年里,实验室的灯光亮得最早,灭得最晚,光实验数据就记录了8万多条,实验日志就写了厚厚10大本,室内研究工作终于取得圆满成功。之后,朱挺马上奔赴鹰厦铁路,投入到更为紧张的现场试验。为了验证设备性能,朱挺经常在线路上一走就是一天,一年时间里,400多公里的试验区间来回走了好几趟。

从研究到应用,第一代车载非接触式接触网检测系统成功问世,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被科技部、商务部等4部门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与国外设备相比,稳定性更好、精度更高、成本更低。从改进到成熟,如今已进化到第三代产品,技术更趋完善。这一过程,整整耗时10年。

研制“万能”车

朱挺的专长是检测技术,研制高铁“万能”巡检车成为他最近这几年最想实现的梦。当时,国内既有的高速动检车仅能对高铁线路进行数据量的检测,而对于沿线基础设施设备状态的图像量巡检,最高检测速度仅80公里,且工务、电务、供电等系统分别进行。如果研制出“万能”巡检车,走一趟可以实现对沿线设备状态的全方位“体检”,那该多好。

说干就干,朱挺带领团队开始了样车制造、检测设备集成、现场动态调试的攻坚之路。有一阵子,大家每天工作14小时以上,6个人中有5个先后累病。

2018年12月,时速160公里电传动多专业综合巡检车终于上线,这一凝聚着团队4年来智慧和汗水的科研成果,实现了沿线工电供设备结构状态的可视化巡检,甚至连接触网零部件上直径10毫米螺栓的螺纹都能拍清楚。“每当我随车奔驰在高铁线上,就觉得自己像一个‘流动医院’的大夫,能为高铁线路巡诊把脉,感到特别神圣。”朱挺说。

本报记者 金志刚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