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洁)定标公共数据,助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昨天下午,上海市公共数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上海公共数据进入了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的新阶段。
定标公共数据
公共数据治理和应用,是抓好“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城市运行一网统管”的坚实基础。去年,全市各区各部门编制了1万多条数据目录,归集了100多亿条公共数据。
面对海量庞杂的公共数据,标准化建设势在必行。“标委会”将聚焦公共数据的“采集、归集、治理、应用、安全、运营”全生命周期,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明确数据业务的标准规则和技术规范。这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公共数据的治理能力,更好地助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
服务更精更细
有了专业化机构和规范化机制,一个成熟的公共数据服务生态体系将为市民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例如,目前上海已接入电子证照237类、归集证照8000多万张,在全市范围内可支持电子驾驶证的路面执法检查,在宾馆旅馆可以通过亮证电子身份证办理入住。上海提出“能够通过电子证照库调取的证照一律不需要提交”原则,将实现电子证照应用尽用、按需应用。未来,电子证照也将在长三角地区互认共享。
例如,城市应急处置中的防汛防台指挥系统,汇聚了气象、水文、海洋等十多个部门的各类防汛信息。在台风天气如遇到立交积水,当积水深度达到10厘米,指挥系统将自动把信息推送给路政部门,让路政养护人员赶赴现场强排水;当积水深度达到25厘米,系统将信息同步推送给公安、路政、排水等部门,同时,封闭下立交作业、交警现场指挥、就近调度资源现场支援抢险等举措,都将从应急预案中自动弹出并实施。同时,道路积水信息也将第一时间通过上海发布、市民云等互联网移动平台,向社会同步发布,提醒市民主动避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