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6日 星期二
不夜城(摄影) 塑料袋焦虑 画 实录“刷脸男” 我的腰给别了 天有可测风云
第21版:夜光杯 2020-01-10

天有可测风云

秦来来

孟执中院士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他是我国气象卫星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然而,由他担任总设计师的“风云卫星”,依然在浩渺的苍穹中,熠熠闪光。

千百年来,中国的农民靠天吃饭。如若“风调雨顺”,即可“丰衣足食”;倘若“风雨成灾”,自然就是“颗粒无收”。究其原因,乃是“天有不测风云”所致。

无论暴雨的行径如何诡异,无论大风的降临如何突然……今天的中国人已经能够从浩渺的太空俯视茫茫九州、巍巍山河。那就是在近地轨道上,中华牌的风云卫星密切关注着宇宙风云、世间冷暖。

很多年以前,有这么一首民歌:“天上没有玉皇,地下没有龙王,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如今,天上知风云的玉皇是我们的风云卫星,地下测云雨的龙王是风云卫星的总设计师孟执中院士和他的团队。

2019年9月,我来到了地处大虹桥开发区的“新东苑快乐家园”,看望“当代龙王”孟执中院士。我们坐在宽敞的茶楼里,窗前洒落着明媚的阳光。孟院士满面笑容,相貌朴实,就像一位邻家的长者。他的夫人李老师,坐在一边,娴静地听着我们交谈。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孟执中和十几位科研人员一起,对我国第一颗极轨气象卫星展开预先研究。没有实验室,没有任何仪器。他们的驻地,当时还有农民住在里面养猪养鸡,所以有人开玩笑说他们是在“养猪新村”开始了艰难的跋涉。

回顾中国气象卫星自主创新的风雨历程,孟执中在其间无疑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走上航天这条路,把国家有代表性的卫星造成,并且让它走向世界,我的人生总算是干成了一件事,对国家、对社会也尽了一份力。”

这是孟执中的心声。

去年9月23日,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尹弘专程来到孟执中家,为他颁发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表彰他对我国卫星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

孟院士对我说,虽然他放心不下几十年心心念念的卫星,但是,人总是要退的。特别是现在年轻一代蓬勃成长,大有可为。

退休后,他们老夫妇原本住在上海颛桥的家里,渐渐地,因为夫人记忆力逐步丧失,情绪比较低落,经检查不幸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因为患病,夫人跟阿姨合不来,这使孟院士很为难。这时,他们原来单位有个老同志,住进了养老院。这给孟院士提了个醒,所以他就在上海看了好几个养老机构,最后感觉这个养老院环境啊、硬件啊都不错。

“因为我对于家务、理财不会做。孩子从国外回来,帮我们看、帮我们谈,才来到这儿。”孟院士说,尤其是,这里最好的,就是还有个护理院,医、护、养老三位一体,这就非常好了。这里的医疗、护理都具备一定的水准,原曙光医院的副院长是这里护理院的院长,这也给养老院加了分。

孟院士讲得很实在:“现在我们两个人(指夫妇俩),如果都不在了,那倒好办了。就怕一个人走了以后,另一个人很难办。我知道老爱人的脾气,不是太好处理。”原来,他的老爱人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清华大学毕业的,也是搞卫星科研的。“我就怕如果我不在了,老太婆怎么办?”

孟院士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长期的艰苦环境下的拼搏,孟院士的身体不是很好。“我开刀开了好几次,但我精神还好。”孟院士先后做过十二指肠肿瘤(良性)的切除。后来又发现了脑部患有肿瘤,只是没有及时查到。在另一位院士周良辅院长(华山医院)的主持下,大胆地做出了不动手术维持现状的医疗决定。后来,又在华东医院做了前列腺手术,这个手术比较大。幸运的是,在做这个手术的同时,发现他左肾有个恶性的肿瘤,虽然不大,但及时地摘除了。

好在曾经远在美国读书、工作的儿子一家,已经回到了上海,在浦东一家生物公司创业上班。

如今,天上的风云变化已经可测;无奈,地上的旦夕祸福依然难料!孟执中院士的不幸离去,让人唏嘘不已!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