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30日 星期三
时间揉碎盐 孕育别样香 “进博同款”火“土味”年货鲜
第6版:上海新闻 2020-01-22

“进博同款”火“土味”年货鲜

毗邻国家会展中心的绿地全球商贸港人气爆棚,前来选购进口商品的顾客络绎不绝 杨建正 摄

扫一扫二维码学大厨私房菜

在锅里倒上一些乌克兰的葵花籽油,爆炒一道年夜饭的大菜,配上一锅日本的大米饭。给客人满上欧洲的红酒,举杯欢庆新年的到来。孩子们抓上一把比利时巧克力和美国坚果,大人们在饭后来了一杯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在年货消费红红火火的鼠年,冒出了不少“新花样”,“进博同款”为传统新年增添“洋味”。

来自远方的,还有产自大江南北的“土味”年货。借助电商,“地方特色土货”专区的销售热火朝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原生态产品“直通”上海人的餐桌,也为留在此地的“新上海人”解了一份乡愁。

淘“进博同款”时尚

这两天,懂经的上海阿姨爷叔不去超市卖场买年货了,他们坐着旅游大巴,参加“虹桥品汇-国家会展中心”一日游,一边和进博会的明星展品古董车合影,发在朋友圈里,一边自带购物车,淘回了“进博同款”作年货。

“以前买点进口货不得了了,要靠出国的亲戚朋友‘人肉’带回来。阿拉姐夫20多年前去德国出差,带回来一包水果糖给我们,舍不得吃。”在虹桥品汇的食品健康馆,叶兰英指着高高堆起的进博商品年货礼盒说:“现在进口商品不稀奇了,你看,‘足不出沪,买遍全球好货’,形容得再恰当不过了。”

比利时的巧克力、英国的太妃糖、德国的饼干、韩国的坚果,都是阿姨爷叔购物篮里的熟面孔。而在食用油区域,橄榄油、亚麻籽油、葡萄籽油、米糠油、牛油果油、椰子油、茶籽油等丰富的种类让人大开眼界。乌克兰葵花籽油在进博会后成为网红商品,如今已累计销售1.2万桶。“乌克兰葵花籽油确实合算的,比国产的价格都便宜,我今天买了六桶,自家留两桶,其他的送人。”家住静安区的吴阿姨说,大年夜兄弟姐妹都要来她家吃年夜饭,回去的时候一户送一桶油做伴手礼,“进口的,又有面子又实惠。”

既然是过年,自然少不了美酒。来自意大利、西班牙、格鲁吉亚等国家的红酒琳琅满目,从9999元一瓶的收藏级红酒到49元两瓶的大众化餐酒,应有尽有,满足市民不同的需求。虹桥品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第二届进博会闭幕之后,人气最高的一款意大利白葡萄酒已经售出了500多箱,年前更是迎来了消费高峰。“很多人都是一箱箱地买。”

当购买“进博同款”成为过年的新时尚,G-Super绿地优选超市的年货节也包括近200款进博同款商品,其中就有越南坚果、日本曲奇等多款新品。“这款新西兰的野地花蜂蜜,还有牛奶,我之前在新闻里看到过的。”蒋小姐看了看产品标签,在购物车里放了两箱牛奶,准备过年时送给爷爷奶奶。“老人家也喜欢赶时髦的,到时候和他们一说是‘进博同款’,肯定心里开心。”

买南北年货思乡

临安的山核桃香而不腻,壳薄粒大,每年都要称上几斤。东北的香菇木耳是过年少不了的山珍干货,团圆饭里的烤麸、全家福都有它们的身影。新疆的骏枣也要买上几大包,既是送礼佳品,也是自家烧红枣莲子汤,做八宝饭要用的原材料。

对于上海的马大嫂们来说,买齐全国各地的南北货是过年的必选动作,各地的特产在他们的心里都有一本账,只挑来自原产地的尖货。因此,这两天南京路、淮海路上的老牌食品店里,挤满了前来采买年货的市民,营业员们忙得脚不沾地,把天南地北的年货装进各家的购物袋里。而对于新上海人来说,地方特色土货还是家乡的味道,要赶在年前在网上采购一番。

赶在年前快递员收工前,老家在辽宁丹东的林枫在网上下单买了两盒辣椒酱拌蚬子肉,一大包烤虾和毛桃干。“这是我们从小吃到大的东西,既可以当做零食,也能入菜。”刚做爸爸的他今年和老婆孩子一起留在上海过年,为了缓解思乡之情,在电商平台买了不少老家的年货。而为了尝鲜,这个北方人也买了不少南方的年货。“广州酒店的叉烧包、虾饺、核桃包,四川的鸡蛋干和火锅底料,还有湖南的腊肉,都囤了不少。现在各地特产在网上都有卖,过年在家研究点新口味,也是一种乐趣。”本报记者张钰芸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