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陆春祥
酒煮菜第八。林洪说,鄱江士请他吃饭,上了一道菜叫“酒煮菜”,一看不是菜,是条酒煮的鲫鱼。江士说:鲫鱼,是粮食变的,用酒煮食,对身体很有益处。鱼到底可不可以称菜?其实杜甫《白小》诗里已经说了:“细微沾水族,风俗当园蔬”,范成大《晚春田园杂兴》中也有“海雨江风浪作堆,时新鱼菜逐春回”。那些水里的鱼类,是可以当作蔬菜的,鱼菜。而鲫鱼是粮食变的,我们一听就笑了,但我们似乎不应该去嘲笑这个古老的传说,神话说,鲫鱼乃上古时期的农业之神后稷所化,我到岐山采风,当地百姓称后稷为“麦王爷”。当然,老吴呀,你选用的酒煮菜,一定要富春江里野生的,背青肚偏黄,一斤左右即可。
棕鱼第九。棕鱼其实不是鱼,是棕榈树的花苞,因其中细子成列有如鱼子故称。苏东坡有诗云:“赠君木鱼三百尾,中有鹅黄木鱼子”。将棕鱼剥下蒸熟,和笋一样烧,如果用蜜煮、醋泡,可以带到千里之外,川蜀一带做菜多用它。这道宋代特色川菜,我是第一次看到。棕榈树上的花苞,我们小时候会摘下来玩,打仗丢来丢去砸人。
忘忧菜第十。什么菜吃了能忘忧?嵇康说:萱草忘忧。张华的《博物志》载:“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曰忘忧草”。萱草尚未开花时,将其摘下,热水焯过,放上调料,味美,但晒干更好吃,不卖关子了,忘忧草,我们叫它“黄花菜”、“金针菜”。我吃了几十年的黄花菜,很迟才知道它叫萱草、忘忧草。春日载阳,采萱于堂,天下乐兮,忧乃忘。原来如此。
石子羹第十一。终于上来一道汤,不过呢,是道石头汤。溪流清处取白小石子,或带藓衣者一二十枚,汲泉煮之,味甘于螺,隐约有泉石之气。林洪打趣说,这方法是从吴季高那里学来的,吴还说:虽然不是求仙煮食的石头,但其意趣非常清雅。《山家清供》嘛,本来就是清淡食物,但这道汤,本非清苦,只为情趣。以我冒昧猜测,找那些带青苔的小石子,漂净,与葱、姜、芫荽、辣椒等一起煮,味可能会更美,自然,水要用好的山泉。
银丝供第十二。这道最特别的菜,最后上,此菜为南宋张镃发明。我在《袖中锦》中写过张镃,这位富豪的后代,也是有名的文人,前半辈子过得极潇洒。有天中午宴会,数杯之后,他命人去准备“银丝供”,并且特别交代:调和要好,又要有本味。大家都在想,这要上来一道什么菜呢?过了好久,仆人搬出一张琴,请琴师弹了一曲《离骚》,众人这才大悟,“银丝”指琴弦,调和要好,是指调好琴弦,又要有真味,大概是取陶渊明“琴书中有真味”之意吧。老吴呀,桐庐有古琴弹得好的人吗?没有的话,届时杭州我请一个来。
清供十二道上完,再上一道糕点,大耐糕。
林洪是在向云杭家里吃到“大耐糕”的。此糕选取生李子,去皮,剜核,用白梅、甘草焯一下,然后用蜜和去皮的松仁、榄仁、去皮的核桃肉、切碎的瓜仁填满,放入小甑蒸熟。这糕名,来自向云杭的祖先向敏中,向敏中宠辱不惊,耐得住寂寞,皇帝称他为“大耐官职”。向敏中的这个故事,我也写过,原出沈括的《梦溪笔谈》。这糕制作也不复杂,成本便宜,我建议各级纪委强烈推荐,为官为人,都要“耐烦”,唯有“耐烦”,才可以成就一些事。
这份庚子食单,没有酒吗?有的,有的,不上茅台,不上五粮液,就用“新丰酒”吧(配方太长,我另外给你)。昔人《丹阳道中》诗云:乍造新丰酒,犹闻旧酒香。抱琴沽一醉,尽日卧斜阳。那个马宾王,不是骆宾王噢,深得唐太宗赏识,他酷爱喝酒,酒量也大,据说,他曾在新丰,一次喝酒一斗八升,众人皆惊。四五十斤呀,比武松都能喝。
那么,喝酒用什么杯子呢?可以用富春山上伐下来的竹子做杯吗?完全可以,但我们索性用林洪提供的“香圆杯”吧,老吴,你家院子里不是有棵大香橼树吗?把香橼果中间横着剖开,掏空果肉,就是两个杯子。来几个人剖几个杯子,不要浪费。新丰酒倒入香圆杯中,酒中有香橼味,香橼中有酒香。
老吴,这份庚子食单,可以随季节不同略有变换,比如喝酒的杯子,夏天就用“碧筒杯”,将酒倒到鲜绿的荷叶中,再扎紧,喝的时候,戳破荷叶,用荷叶的柄(碧筒)直接吸就是,苏东坡(又是他)夏天逛西湖时就爱这么喝,“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碧筒杯饮酒,赛过活神仙。
最后上茶,这就不按照林洪提供的了,我们挟点私,龙井,或者雪水云绿,或者五云曲毫,都很不错。
老吴呀,这份庚子食单,你大显身手吧,我都有点迫不及待了。(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