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指挥链路越来越坚固高速
俄导弹炮兵网络化水平显著提高
“伊斯坎德尔-M”导弹
被誉为俄陆军王牌的“伊斯坎德尔”战役战术导弹系统在今年实现新的“巨变”,和保密数据传输网(即“军用互联网”)互联互通,这意味着导弹战勤班可实时受领突发任务,一分钟内做好攻击准备,而且下到独立排长,上至国防部长,从前线到莫斯科指挥中心,都能向导弹系统传递命令,非常适合打击稍纵即逝的“时间敏感性目标”。
网取代了车
早在去年秋,联网的“伊斯坎德尔”导弹指挥系统就在俄西部军区第448导弹旅试验,该旅通过军用互联网为战勤班传输初始信息,大大提高奇袭效率。以前,目标数据要先发到导弹营专用车辆,计算导弹飞行参数,再用无线或有线通信传给具体发射车,之后才能开火。现在,专用车辆已无用武之地,因为所有必需信息可经军用互联网直接从司令部或前线传递。
任务准备向来是导弹战斗使用的必需环节,需为导弹指挥系统、战斗部自动控制设备和其他仪器准备必要信息,提供目标坐标、飞行弹道、主发动机工作时间节点,还要确定弹头爆炸时间和高度,内容非常繁复。“俄罗斯军事”网站总编德米特里·科涅夫认为,联网后的“伊斯坎德尔”导弹的火力反应速度是无与伦比的,“保证整个系统的效率,以最快的速度和外科手术式的精度打击敌人,一举决定战斗胜负”。
俄军事专家阿列克谢·赫洛波托夫强调指出,不管是遂行诸兵种合成的正规战役,还是对付居无定所的恐怖分子,俄军都需要网络化的导弹指挥系统,“在我军与对等集团军相抗衡的大规模冲突中,地地导弹既是猎手,也是敌人的猎物。因此,联网的目标指示系统可让导弹系统比以前更快地实施发射并离开射击阵地,提高生存率”。他举例说,侦察兵或前线射手只要有笔记本电脑,所带软件就能根据目标坐标进行飞行任务计算,然后通过保密网络传过去,导弹就能打出去。
新系统未来可期
目前,俄军正推广“察打一体闭环”模式,即部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可实时收集所有侦察情报,系统自动生成互动地图,标注双方部队情况,必要时还可添加再次出现的重要目标,不让新目标在地图上消失。导弹就是闭环里的火力部分,负责快速消灭目标。目前,俄四大军区都拥有配属“伊斯坎德尔”导弹旅的集团军,射程达到500公里,可对进攻或防御中的敌军纵深实施打击。
目前,俄陆军正在采取措施提高导弹炮兵系统的射击效率。2019年,部队列装了无人机,可以根据蜂窝电话信号找到敌人并引导炮兵、战役战术导弹或航空兵实施打击。新式无人机集成“索具-3”电子战系统,可在用户拨打电话或发送SMS信息时被发现,即使移动电话关机也能追查到踪迹。 常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