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透析护理团队四名专科护士
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前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医生有多重要,护士就有多重要”。在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的价值不言而喻。一些患者存在基础性疾病,一旦遭受炎症因子风暴,就会出现电解质紊乱、肾功能障碍等问题,急需血液透析治疗。日前,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血液透析护理团队四名专科护士分别结束一轮应急工作,她们凭借专业的素养和技术,守护着患者的生命。
经验丰富 守护患者生命
45岁的李斓2月7日进入A3应急病房救治患者。作为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她和其他同事组成的血液净化团队,是重症病房里不可或缺的。“我是我们团队中年龄最大、经验最多的护士,我必须给年轻人树立榜样,带着她们抗击疫情。”
最忙的时候,李斓负责病房内5台血透设备,只要设备出现压力不稳、导管堵塞、位置移动,都会发生报警,所以要经常快速穿梭在病房里。“参数不对、清理废液袋、更换置换液……重症患者情况瞬息万变,容不得半点闪失。”
技术扎实 改善患者病情
1月31日,血液透析护士干静静接到命令,奔到最危重的病人身边。她有两个女儿,2月1日是大女儿10岁生日,干静静没有办法陪伴,她为一例重症感染患者完成了8小时床边透析。后来,她又和同事完成首次CRRT串联ECMO的连续性透析治疗,充分展现了扎实的护理技术。
最让干静静印象深刻的,是进应急病房面对的第一个需要血液透析的重症患者。那位患者由于病情引发了高钾血症,第一次做透析治疗后效果很好,就这样,连续做了三天的血透治疗,患者的病情缓解了,“看到病人一点点好起来,就会深深觉得付出总会得到回报。”
责任在肩 给孩子最好榜样
贺玥是公卫中心应急队伍中血液净化团队的骨干成员,儿子出生于2008年2月29日,四年才能过一次生日,本来计划在今年儿子12岁生日的时候好好庆祝一番,但是面对疫情的发生,贺玥毅然选择走进抗疫的最前线,贺玥的父母和丈夫都很支持她。
在应急病房中由于护理任务很重,人员紧张,一个人要护理五六个危重病人,甚至有时候需要一天工作12个小时,工作到最后腿都软了,但是她还是想着能够多坚持一会儿,接班的姐妹们就能够多休息一会儿。
感到温暖 随时愿顶替同事
在公卫中心应急队伍血液净化团队中有一位美丽的90后姑娘——韩博文,团队中最年轻的成员,经常主动为同事承担工作任务。
她告诉记者,在这里虽然身体累,但是心里很暖和。有一位老年患者,每次都会提醒大家:“我要咳嗽了,你们都离远点,虽然戴着口罩,但是我不想传染给你们。”家人每天发信息提醒她注意安全,她说:“走出病房看到信息后我就觉得充满力量。”
本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范忭忭 闫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