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2日 星期一
“上海是我家,我要守护她” 武汉医生重回一线送出最好“礼物” 20个小时筹得1.8万只医用口罩 “等隔离结束,我能做志愿者吗?”
第6版:要闻 2020-02-25

“上海是我家,我要守护她”

——一名隔离“过来人”的社区抗疫记

“老乡,出去买菜呢?再憋一憋,胜利就在眼前。”今天上午,说着一口湖北话的闵行区古美路街道工作人员方琪嘱咐居民。有过居家隔离经验的方琪理解他们的心情,每次见到老乡都不忘嘱咐一句。

1月22日,方琪将父亲从湖北咸宁老家接到上海过年。没想到疫情来势汹汹,作为密切接触者,方琪当晚就自觉在家隔离,并第一时间向单位和居住社区报备。“一个月来,街道和社区十分关心照顾我们,寄来防护用品和水果、蔬菜,还代买代送。”方琪说。居家隔离的14天,父子俩的生活所需一应俱全。

“一开始很担心因为疫情期间来到上海,会被另眼相看,一个多月下来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想这就是大家常说的‘海纳百川’的气质吧。”今年70岁的方伯阶说。解除隔离之后,他听从儿子的嘱咐,很少出门。

隔离一结束,方琪主动请缨到社区服务。他在华一新城小区,除了每天6小时的门口执勤任务,如测温、登记、发出入证等,还担任小区“专职”心理疏导员。有时还为居家隔离的老乡送菜、拿快递,每天关心他们的生活。

从湖北天门返沪的居民老刘,居家隔离期间一直受到方琪的照顾。“一开始我还挺焦虑的,这位湖北老乡就天天安慰我,说一些他隔离期间的心得和注意事项,我突然轻松许多,日子慢慢也就过去了。”老刘说。

计算机专业研究生毕业的方琪,察觉到“人防+技防+心理疏导”多管齐下的重要性。他自主设计了门磁系统安装使用流程,还在“疫情防控信息填报系统”上增设互动板块。

“上海是我家,我在这里生活了20多年。之前我是受助者,如今我解禁复出,只要战‘疫’一日不胜,我的‘战斗’就一刻不止!我非常喜欢上海,愿意一直守护她,等待春天的到来……”方琪饱含深情地说。

见习记者 叶晓雯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