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苒苒
春光明媚,窗外,满树的玉兰花亭亭玉立……又是一年春来到。
惊蛰节气,万物复苏,一切都在重回正轨。目前沪上大多健身场所虽陆续开门,但仍处于“试营业”状态,暂不面向消费者,正式营业仍需等通知。而在仅有的几家开门健身房中,光顾的顾客只有平常的10%,锻炼者持观望、谨慎态度。
对于大多数体育产业从业人员而言,这是一个难熬的严冬。由于疫情影响,传统的线下模式受到巨大冲击;而新兴的线上赛事、线上教育和培训,尤其是线上与线下相互结合的居家式健身产业有望转型升级。
危机是倒逼产业创新最现实的动力。本次疫情加快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的线上线下融合模式,创新线上体育活动和体育消费新模式,而体育消费结构的转变必将加速向体育智能化方向转变。诸如三体云智能这样的互联网体育产业被推到浪潮前端。
一周前,上海出台《关于全力支持本市体育企业抗疫情稳发展的通知》,提出将通过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给予赛事企业补贴等12项措施促进本市体育企业复工复产、共渡难关、稳定发展——温暖的外部环境已搭建而成,体育企业的春光就在眼前。
一场疫情成了对中国体育从业者们的一次大考,在共克时艰后所练就的智慧、在遭遇外部巨变后磨炼的应变能力,都会成为未来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一笔财富。蛰伏冬日,静待花开,我们有理由相信,疫情之后,体育产业将迎来又一次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