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02日 星期五
为上海援鄂医护人员壮行 宅家偶书 变着花样吃饼干(剪影) 我曾是“张爸”的病人 小区笔记(两章) 水煮五花肉 闲话“嗲” 对重症新冠肺炎的谫识
第16版:夜光杯 2020-03-07

我曾是“张爸”的病人

张静漪

“张医生还是那个张医生,真是本色出演‘张爸’啊!”看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广为流传的张文宏医生的很多话,我和先生忍不住如此惊呼。

14年前,我当过他的病人。其实,张医生就是这样说话的啊。

那时,我刚结婚,在网络媒体工作,很忙,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记得是冬天,身体一向不错的我突然时有低烧,验血显示白细胞增高,心脏也出现早搏,律动不正常,搞得我很烦躁,跑了几家医院也查不出是什么问题,朋友向我介绍了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张文宏医生。

张医生热情地接待了我。看了病历资料后,他立即建议我住院:“白细胞高说明身体有炎症,但是根据之前的检查,你已经排除了很多疾病,所以可能隐藏得比较深,最好是住院进行全身检查。”当时我手头有很多事情,一直犹豫着能不能停下来、有没有时间住院,有些焦躁不安。“要注意身体,年纪轻轻要把毛病看好。如果查出来没什么,你继续工作不就好了吗?如果真有什么也可以及时治疗。”

因为张医生这样耐心的劝导,我下决心放下工作,踏踏实实地住院了。那个冬天上海难得地下雪了,我在病房里一边配合医院检查,一边看书、追剧,抬起头,窗外是漫天飞舞的雪花。这也是大学毕业以后我第一次让自己彻底地放松、放下。

张医生经常来查房,说话爽脆。言谈之间,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他的专业、细心、直言不讳,还有“上海人的实惠”。最后的检查结果让我长出了一口气,我的病因是免疫力低下造成身体机能紊乱。

出院那天,我又去了张医生的办公室。他说:“没有大病,你可以放心了,回去后要注意劳逸结合,年轻也要当心身体。”他还给了我电子邮箱地址,让我有任何不舒服可以随时联系。他的话我记在了心里。

之后,我没有再碰到过张医生,他给我的邮箱也没有派上用场,但是他提醒我珍爱健康的话,一定程度上让我改变了一些生活方式。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