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 静
不存侥幸心,熟悉的亲友邻居们年前安排好的旅游都取消了,广州的,浙江的,法国的,损失也就损失了,安全乃第一要素。家母说大家各自保平安,待清明时节再团聚吧。心念的展览期待杏花盛开时再看吧。于是,我们这些非中心疫区人,都自觉宅家好好“闷”。
小年夜,我抽出一张圆镜片,正中写下一个楷体“安”,围绕着“安”又写下多个行书的“安”,题款“庚子第一愿”。无论怎样的轰轰烈烈,豪情壮志,安,是一切的基础。
习惯宅家者对特殊时期的被宅并没有太多的分别心,不过对于喜欢外出的人来说三四天闷着还行,吃吃喝喝,日子也过得快;五六天朝上无聊感烦躁感顿生,何况还有疫情扩散蔓延之担忧恐惧,就算《囧妈》免费让你看,共情母亲儿子儿媳之间的紧张困扰最后温馨和解(电影的表现比较简单化的),估计笑一笑之后脚头又痒起来,囧妈的俄罗斯旅途就很诱惑人嘛,幸好春节头几天阴雨,也算老天助宅。
宅家的人想方设法解闷,拜网络传播之赐,信息纷至沓来,一面是人们在疫情中挣扎求生,一面是人们在段子视频忧闷中作乐。瓜子壳拼图有之,模仿搞笑有之,土味方言劝诫有之,尤其过了元宵,信息过载和被动宅家双重引发了心理问题,有人甚至垒起“中,南,三筒”麻将牌,漏风苍苍的声音“ZHONGNANSHAN,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搓麻将了,要疯了”。视频传来传去的,这些年的娱乐精神似乎并未因疫情而停滞。
宅家日子里,朋友圈里的信息大多关注疫情,也有一些朋友分享着他们的日常。有的自制面包馒头,枣泥豆沙葱花翻着花样来;有的童心大发玩起了搭积木;有的翻出了早已尘封的体感游戏机;有的养花瑜伽;有的则理照片配古诗;有的看剧看书写作;各有各的宅法。
当然,心情也因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性情背景之异而异。
家人有同事深感宅家无聊,突然想起了他老家绍兴一段近乎失传的越剧《饭桶梦》:“漆罢早饭漆中饭,漆罢中饭漆夜饭,漆罢夜饭睏觉哉,一觉睏起来漆早饭。”试试绍兴话念之,实在不行沪语也行,令人喷饭,哦,不,非常时期,得捂住嘴,飞沫在家也得防。
导游朋友痛心接下来半年要失业了,习惯跑来跑去的她觉得“真的太无聊了,太无聊了!现在国外都出不去了,还好有网络,否则真的傻了!”
做保险的熟人觉得“假期过半,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能静下来,思考一下挺好的。平时哪有时间能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洗鼻、瑜伽,三餐自己煮、喝茶、电影、电视、书,突然觉得这也是幸福!”
在美国的同龄人热切关注着:“世界不太平:新冠疫情蔓延,好牵心;美国两党争斗,好烦心;篮球巨星陨落,好痛心……但生命很珍贵,日子可以很美好,一年一度的春节还得高高兴兴过!盼新年世界太太平平,亲人们健健康康!”
有的中年人宅家干脆研究起咖啡来:“近期突然对做Espresso兴趣大增,昨晚教大妹做意式咖啡时算了一下:家用顶级咖啡机+磨豆机=3万元,做一杯双份意式需咖啡豆20克x100元/500克+牛奶100m l=材料成本5元,星巴克最便宜28元,若每天2杯可省46元,两年就可赚回设备钱,终于给自己入咖啡坑找到好理由了。慢慢地接近Espresso的精华了。今天在咖啡里加了点百利甜酒后出现了美丽图案,再加点朗姆酒。”
中医师邻居回了安徽老家,本想热闹过年的,这下也只能宅了,刷屏看疫情,感言:“生而在世有三不笑:不笑天灾,不笑人祸,不笑疾病;立地为人有三不黑:育人之师,救人之医,护国之军。”
家人有同事武汉籍,没能回老家,时刻牵挂风暴中心的高堂,发微道:“武汉封城一个礼拜了,家里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视频和电话略知一二。老父母乐观坚强而充满希望。不出门不添乱,更多的是怕我们在外地担心……感谢这些天关心过我家人的领导,前领导,同事,好友们。保持警惕,花会开,春天一定会到来!”
在慌乱恐惧扑簌簌的翅膀下,渐渐冷静安静下来,习惯了的日常之正常其实并非一定、应该。无常总在日常的角落伺机而动,随遇,或者不随遇,经每一次日常里的无常,培植日常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