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 雨
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上海博物馆从1月24日(除夕)起临时闭馆了,我原本计划在春节期间陪家人和孩子参观上博特展的计划,只能临时搁置。令人欣喜的是,就在2月14日,上海博物馆推出了可在手机端随时随地观看的“上博邀您云看展”专题合集,可以网上观看18个三维展览、25门线上远程教育课程、3个网上主题展以及5个围绕文物展开的珍品专题。此外,“上海博物馆学院”在线学习资源也全面上线,同步推出了针对4-14岁的小朋友文博科普系列短视频。
我特别喜欢上博云看展推出的“上博讲坛”。“上博讲坛”从去年11月份推出后,报名实在太火爆了,每次报名通知一推出来,200人的名额基本在10分钟内就会被一抢而空,而我在现场观摩过讲坛,全场座无虚席,专家讲完后,还有很多观众围着专家提问题,不舍得离去。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博讲坛”第一讲《亦师亦友——博物馆与收藏家》,这一话题是由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原副馆长陈克伦主讲。作为中国古陶瓷研究鉴定专家,他没有选择自己研究的专业,而是把上博诸多顶级藏品的来历娓娓道来,他谈到动情处,不禁泪洒讲坛,台下听众掌声雷动,为文物入藏上博所历经的坎坷而动容。陈克伦先生道:“对于曾经给过博物馆帮助的收藏家,博物馆一定不能忘记,要把他们当作自己人给予关心和帮助,使他们有一种博物馆是自家人的感觉。”我想这就是为什么收藏家都非常喜欢上海博物馆,乐意把收藏的文物捐赠给上海博物馆的原因。上海博物馆尊重文物、爱护文物、珍惜文物,同时真正把每一位捐赠给上海博物馆文物的收藏家当家人看待,也善待收藏家的后人。博物馆藏品不是冰冷的文物,国宝背后都有令人动容的故事。从一个侧面来说,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历史,也是一部文物捐赠的历史,捐赠者为传承中华文脉倾心尽力,甚至承受了巨大代价,台前幕后积蓄着的情怀,感人、温暖并且鲜为人知。
这次上博“云看展”推出的三维展览、网上主题展和围绕文物展开的珍品专题,也是我每天上网打卡的必修课。上博2018年年底推出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是中国大陆首个董其昌的艺术大展,上博为此还向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展览一推出就曾引起轰动,有些人在国外专门打“飞的”来上博观展。这次能够在网上看三维展览,让我重温了那段特展的美好记忆。宅在家里,点一点上博网上主题展《春天一起来看花——花鸟画专题》中的互动小游戏“妙手生花”“添枝加叶”“春日探花”“花笺传情”,也非常有意思。
此时此刻,我通过上博“网上花笺”传递我的这份爱,向在抗疫中做出奉献的白衣天使、科学家、警察、快递小哥和社区工作者们等每一位城市守护者们致敬!向为公众推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云看展”的上海博物馆致敬!
云教学的那些事儿,明请看本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