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过冬要有棉袄 疫情防控催生新型消费升级消费
第19版:新民财经 2020-03-14

疫情防控催生新型消费升级消费

近期全国各地兴起“无接触配送”新型消费模式,图为上海市闵行区一居民区门口配送点图IC

首席记者连建明

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虽然在疫情冲击下2月份以来消费受到很大影响,但疫情过后,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将迎来一波集中爆发,下半年消费稳中有升态势完全可以预期。为更好地促进消费回补,需要多管齐下推出更多的促进消费措施,有专家提出可以推出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可以尝试“消费券”等。

1

2月份消费大幅下降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月份对消费冲击非常大。已经出炉的一些数据已经显示出这种冲击。

本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汽车产销量出现大幅下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5万辆和31万辆,同比下降79.8%和79.1%。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完成19.5万辆和22.4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6.4%和86.1%,同比分别下降82.9%和81.7%。一些上市公司公布的数据下滑幅度非常大,如上汽集团公布的2月份销售数据,大众去年同期销量为11.1万辆,今天2月只有1万辆;通用去年同期销量为9.7为辆,今年2月只有7612辆。汽车销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占比达10%,是占比最高的数据,销量大幅下滑显然对2月消费总额影响非常大。

手机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消费市场,中国信通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量638.4万部,同比下降56.0%。

瑞银证券本周发布一个调查报告,2月14日-20日,瑞银针对本次疫情影响开展了“把脉消费”问卷调查,在参与调查的1000名受访者中,68%的受访者表示和去年相比,今年春节期间消费支出有所下降。26%的受访者表示其消费支出减少了30-50%,17%的受访者减少了50%以上。仅有19%的受访者表示其消费支出有所增加。由于多数人待在家中,94%的受访者表示外出娱乐活动的支出下降,93%表示外出就餐支出减少,81%表示实体店购物支出下降。由此,瑞银预测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同比下跌8%。

中泰宏观研究团队发布的报告,对最为相关的旅游、餐饮零售、交通运输、电影等消费种类进行了估算,其中旅游受损最严重,一季度收入下降或为1.2万亿,占全年旅游收入的近2成。餐饮零售收入下降9600亿、交通运输1400亿、电影100亿。如果只考虑旅游、零售等消费对本行业的影响,那么消费下降将使得一季度GDP减少约1.4万亿。如果将对其他行业的间接影响也考虑在内,消费下降将使得一季度GDP减少约1.8万亿。

2

二季度有望大幅反弹

不过,疫情对消费的冲击是暂时的,瑞银的调查报告认为,尽管春节期间消费受到抑制,但在疫情得以控制、交通出行限制取消后,此前部分被抑制的需求有望得到释放。本次调查中,2/3的受访者表示计划在本次疫情过后会增加消费支出。42%的受访者计划增加体育和娱乐活动消费,36%计划增加日用品消费。另一方面,有25%的受访者计划增加境内旅游,11%计划增加境外旅游。此外,有17%的受访者表示本次疫情提高了他们的购车意愿。随着此前被抑制需求释放、经济活动恢复常态,瑞银预计二季度总体消费支出将环比大幅反弹。

值得一提的是,2月份虽然总体消费下降,但有些行业则带来了新的机会,典型的是互联网购物和线上娱乐消费。瑞银的调查报告显示,有47%的受访者增加了线上购物,其中18%表示增加幅度较大(比以往增加20%以上)。最引人注意的是75%的受访者增加了在线娱乐支出。在受访者中,50%的男性增加了线上购物、超过女性(43%);虽然老年人通常更偏好线下消费,但此次调查中表示比往常增加了线上购物和娱乐的老年受访者(年龄在55岁以上)占比要高于年轻受访者。

市场人士认为,疫情过去后,因疫情被压制的消费将迎来一波集中爆发,加上下半年是传统消费旺季,消费形势将呈现稳中有升态势,将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押后的一些刚性消费如婚庆、装修、家具等等,都会有爆发性增长。因疫情影响,春节以及此后的婚庆不得不推迟,如果集中到下半年,可能一些传统举办婚宴的酒店很难预定到,这就给一些本来不太做婚宴的酒店、饭店带来机会。二三季度,尤其是第三季度,装修也会开始报复性增长。

3

“消费券”等措施可尝试

尽管疫情过去后消费可能带来爆发性增长,但瑞银认为,可能不足以弥补一季度的下降缺口。因此,各方都提出要推出更多促进消费的举措,可能需要出台一些非常规手段。

3月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把复工复产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培育壮大起来,使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得到回补。

如何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现在各方都在献计献策,本周,针对疫情对汽车行业的负面影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出稳增长等相关政策建议。包括:调整对企业“双积分”的考核,延缓国六、达标车型、ETC等政策要求;优化并延续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此外,尽快出台政策激发消费潜力,包括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配额,解禁新能源汽车限购,调整小排量(1.6L级以下)乘用车购置税率,出台汽车下乡促进消费政策等。

中泰证券研究所杨畅认为,消费拉动经济更为直接和快速,尤其是采取一些非常规手段,能够迅速刺激消费,带动经济增长。杨畅提出通过发行“消费券”,带动生产增加,继而带动收入增加,从而带动消费增加,重新形成消费回补的良性循环。杨畅认为能发挥消费回补作用的工具就是“消费券”,由政府发放,给居民类现金补贴,会产生两方面好处:第一,可设定用途,刺激特定行业的消费回补,在总量上实现消费回升;第二,可设定使用范围,特别是发放给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中低收入群体,弥补其因疫情影响导致的收入下滑,保障基本生活。

国内有消费券的发放案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2008年7月的23.3%,断崖式回落至2009年2月的11.6%。2008年12月11日四川成都率先探索“消费券”,对登记在册的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乡重点优抚对象等三类人员约37.91万人,每人发放等值100元的消费券。随后,杭州市连续两次发放消费券。消费券发放后,居民消费热情快速释放,出现明显的短期刺激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副院长翟东升也提出类似的建议,给终端消费者提供激励,就是定向发钱。

事实上,以前对家电等都搞过以旧换新的补贴消费,曾经有力地拉动过消费。面对今年疫情冲击的特殊情况,也可以推出针对性的补贴刺激措施,对于促进消费会起到积极作用。

消费对于稳定经济运行具有压舱石作用。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2万亿元,增长8%。连续6年保持经济增长第一拉动力,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7.8%。如果推出一些促进消费的措施,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潜力一定会释放出来,为全年经济平稳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