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9日 星期四
随感 居延海之晨 芳草萋萋黄鹤归 当年山村学农 “明师”不易 火神 失物招领箱忆往
第18版:夜光杯 2020-03-14

“明师”不易

李 新

疫情期间,“名师”满天飞:每天打开微信,都是名师在免费提供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来说,平时享受不到这样的宝贵资源,或者要享受必须花高价,现在不花一分钱,就能“看尽长安无限花”,反而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了。而我只想做个“明师”,明明白白的老师,这一点,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平时教书,匆匆忙忙,很多东西未经认真考虑过。那些经典课文,教了几十年,一上课,仿佛不经过大脑就能脱口而出。自觉得弄明白了,其实有很多东西不明白。记得刚来上海,教研组长让我命了一套高二的题目,看完说,“侍坐”篇是高三的课文,那么难的文章,你考高二的学生?建议换掉。我坚决不同意,跟他吵了一架。“侍坐”有什么难的,不就是孔子“吾与点也”,体现他的礼乐治国的思想吗?现在回想起来真后悔,当时的自己真是幼稚,“侍坐”,我真的弄明白了吗?

至今这篇我教了不下十几遍,每教一遍,都似乎弄懂了点新东西。比如孔子对子路的那个“哂”字,书上现在的注释是“微笑”,我当年出的那份试卷的答案是“讥笑”。细想一想,孔子何有讥笑子路的意思?子路说得不对吗?“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他把老百姓教导得既勇敢,又懂得行事的礼义原则,有什么不好呢?后面孔子对曾皙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那个“让”,我们书上的注释是“谦让”。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他要对谁谦让呢?像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就是懂得谦让了?但孔子也没赞同冉有啊,“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我认为“让”不是谦让,是退让,是针对子路的“勇”来说的。孔子很喜欢子路,除了他的脾气——好勇。这个脾气一辈子不改,最后闯了大祸,被人家剁成了肉酱。老人家多伤心啊,从此不再吃肉,身体垮了下去,不久逝去。这样想想,老人家那个“哂”,是多么意味深长啊!“退之”对子路来说,是最好的良药。

还有曾皙说的“浴乎沂”,我们一般翻译成“在沂水中洗澡”,但想一想,这合乎常理吗?朋友,这不是夏天,是暮春吔,暮春是农历三月份,也就是阳历四月份;而且这不是海南岛,是北方的曲阜;加之古代要比现在冷得多,怎能要求子民们都去洗冷水澡?查朱熹《四书集注》才知,“浴,盥濯也,今上巳祓除是也。沂,水名,在鲁城南,地志以为有温泉焉,理或然也。”“浴”是上巳祓除的仪式:春天来了,蘸沂水洗洗身子,以禳灾祈福。如果是洗澡,那叫“沐浴”,头和身子都进去。

细究下去,有很多东西是不明的,而我们平时的教学就是这样混混沌沌下去了。这一个漫长的寒假,宅在家里,我翻来覆去弄那几篇课文,把以前没空闲读的书认认真真读一遍,把那些发黄的资料翻了一遍又一遍,越发觉得自己不但不是个明师,甚至是个“糊”师了。从前把一个简单的结论就这样教给学生,那是多么无知啊!孔子为什么“吾与点也”?是曾皙那番话体现了孔子礼乐治国的思想?我修改说,曾皙的话体现的是孔子晚年的思想,“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想隐。可我的学生说不对,孔子还是那个孔子,没有变,曾皙描绘的图景是他心中理想的图景,只不过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罢了。必有我师焉,我的学生倒是“明”了!

明师尚且不易,遑论名师。最近又把国家培训名师的讲座听了一遍,其中一位把鲁迅《孤独者》的主人公魏连殳读成了“魏连夷”。鲁迅给小说主人公取名是有深意的:殳音shū,他是个“书”生,但连连失败,最后彻底地“输”了,躺在棺材里,还很搞笑地穿了一身军衣。“殳”是一件兵器,后来演变为十八般兵器中的“棍”。我们的名师又岂可十八般武器只精通了十七般或更少就堂皇上阵?

复退而思之,“名”师尚有不“明”之处,何况我们这些凡师呢?

为人师可不慎乎。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