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华本报记者王凯摄
“这个工作,紧张起来真是要命,3个机场工作群(浦东T1、T2,虹桥T1)同时不停地发布接单信息‘密集轰炸’,一个群几秒就会刷十几条微信,在接送的同时还要处理一些现场事务,压力很大。”机场接送志愿者张明华这样介绍刚做了3天的新工作。后来,街道增派内勤协调工作,他的压力相对减轻些。
张明华,48岁,长宁区华阳街道干部人事办负责老干部工作的一名党员干部。疫情发生后,他下沉到居民区协助防控,也曾加入企业复工“扫楼行动”。
3月8日是张明华作为机场接送志愿者上岗的第一天,他和搭档陈刚从早上一直忙到次日凌晨2时,后面每次值班也都忙到凌晨,然后回宾馆待命。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去集中转运点接送境外重点地区回沪人员,在机场接到人后,还需要把每一位被接送人员送进家门,如果被接送人员不在一个小区,那就很费时费力了。虽然有时会遇到语言障碍,但好在有街道准备的翻译机,还有远程翻译志愿者在线协助。由于防护服很闷,每天张明华的衣服要湿三四次,没有时间换,只能在车上“捂干”。他的“运气”很好,3月8日接了19人、11日接了8人、14日接了12人,自街道“转运组”6日成立以来,3个高峰日都被他碰上了。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接的第一单。那是一位美国籍小伙子,父母在欧洲,自己在美国没有待多久,倒是在上海待了好多年,中文说得很好。“这里就是我的家,上海就是我的家。”小伙子满脸自豪感。张明华认真地对他说:“欢迎回家!”小伙子笑着说:“是啊,回家的感觉非常好。”看着国外回来的人这么爱上海,张明华由衷地感到高兴。
前晚11时30分,张明华接到从美国纽约回来的郑先生一家四口,帮忙把10个行李箱搬上搬下。到了住地,郑先生感激地说:“你们辛苦了。”张明华说:“应该的,为了大家安全,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全部安置好后,已是次日凌晨1时,他回到街道仍不忘做好车辆消毒,继续等待下一单任务的到来。
作为一位街道干部、一位党员,张明华认为,自己必须把这件事认真做好,在本职岗位守土有责,这也是每一个人都应该做的事情。本报记者 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