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扫一扫,关注“夜光杯” 武汉民间惜别援鄂医生八首 老树 话说正乙祠 中国男人与鲜花 压力释放 庚子春早
第19版:夜光杯 2020-03-26

压力释放

周炳揆

当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到点下不了班,周末要加班等极为常见,人们就很自然地会把工作上的压力、紧张延伸到下班以后。这样,家庭生活就会布满“地雷”,须臾之间,争争吵吵,对配偶、孩子大声呵责等就开始了。

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外溢效应”,它对人际关系极为有害;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外溢效应”只会发生在那些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亟需在职场获得成功的人士身上。

当年我有一位同事王女士,她的丈夫原是某大学的教师,被一家私人学校聘为校长,他认认真真办校、教书,无奈校董事会因财政紧张对他支持不力,连必要的视频辅助设施也不予配备,他每晚回家精疲力竭,急躁、易怒。经过几年的煎熬,王女士向公司人事部通报准备和丈夫离婚。

不料时来运转,王女士的丈夫变换了工作,在另一家学校谋得一个比较轻松的教职,他的情绪顿时变好了,家庭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所以,我的同事是幸运的,她的丈夫换到一份不那么紧张的工作,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好运。我观察到,当工作不顺心、遇到巨大压力时,人们各有各的应对办法。前面所讲之“地雷爆炸”是其一,也有人“闷声不响”以使自己恢复镇静,问题是这种“闷声不响”可能不能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久之,压力更为加剧,反而有害。

另一种应对多见于女士,她们在遭受压力时需要找人倾诉,寻求安慰,这本无可非议,问题在于这种倾诉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吵架。如对方“闷声不响”,则更被视为是感情冷漠。其实,这种情况很正常,起因于双方应对压力释放的方式不同,亟需做些调整,寻到一种适合双方的压力释放的模式:比如一方在宣泄时,另一方只要听就是了。而对喜欢“闷声不响”的人,另一方就给他足够的放松的时间和空间,比如说去遛一次狗等。

另一种减压的形式是变换一下生活节奏。对那些居家上班的人,每天几个小时,甚至十几小时和电脑屏幕打交道,他需要的是去小区会所聊聊天,或者是用一会跑步机;而那些主持一个项目,指挥一个工程的人整天和人打交道,他的最佳压力释放模式可能是沏一壶茶,翻翻当天的《新民晚报》。

人们要问:有没有可能控制住压力,不让它释放呢?我的经验是:有可能,但需要创造一些精神上的空间,在工作和生活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地带。比如说,下班后去一家有“快乐一小时”的酒吧喝啤酒,去健身房练习瑜伽,或者是到家后不谈任何工作上的事,一边烧晚饭,一边听“莫扎特”——做这些事不等于释放压力,但这个“第三空间”至少会使人感到释放压力并不是那么迫不及待了。

还有一种情况很重要,当你有望得到职位上的提升、薪酬的增加时,你一定会加倍努力,乐意担当起工作压力的!

放大

缩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载

读报纸首页